第101章 自立山头-《仙徊》
第(2/3)页
“陛下,市舶司负责的是来往大陈、北梁、清泉乃至南洋诸海国已经开通的商路,臣所设想的筹海使司则不同。”
“爱卿说来听听。”
“是,陛下。市舶司的职责是对已经成熟的商路课税,但是大海辽阔无边,未知的海国千万,如果能开辟出一条新的商路来,获利之丰是难以想象的。大陈的殷国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吴国立国垂三百八十年,北临大陈,南接山越,属国的身份早定,在陆地上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虽然现在政通人和,民间富足,但从国势上来说,实已经过了顶峰,最近一百多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除了锐意开拓海疆之外,臣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杨云在御书房中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重开筹海使司,集聚人才,探索海外商路,和市舶司相比,一为守成,一为进取,二者皆不可或缺杨云说完后,希翼地看着吴王。
这小子原来野心勃勃,不甘心为人手下,想别出蹊径自立一个山头啊。三个大臣都有这样的想法。杨云的话虽然说得漂亮,但几位大臣年老成精,越是岁数大越是多疑,心中不免觉得杨云是嫌弃他们老朽,不愿意在他们手下当差。
合辙我们都是守成的,是吃现成干饭的家伙,只有你这个小子是锐意进取的英才?就连清流的领袖,李沧谰的面色也有点不自在起来。
身为大臣当然都胸有城府,谁也不会此时跳出来反对,免得给吴王留下自己嫉贤妒能的印象。不过虽然没有表露,吴王赵翰光也清楚他们的想法,君君臣臣几十年,谁的心思也瞒不过谁。
其实赵翰光作为上位者,挺欣赏杨云这种打破藩篱冒头的行为,现在朝野上下各成派系,里里外外绞成一团乱麻的局面,他也有些无奈,有些厌烦,杨云的提议也许能成为一道清风,给吴国这一潭死水带来微澜?他又想到怀中的那封信,虽然里面没有提到杨云,但是老祖宗既然让此人带信回来,肯定也是高看他一眼,也许他真能做出一些事情来。
想到这里,吴王也不征询大臣的意见,直接说道:“甚善,既然本朝曾有先例,开立筹海使司又有这般好处,那就依杨卿所请――李卿,你去督促吏部,在半个月内拿出筹海使司的定制来,筹海使司正使,就暂定正六品,下面的建制你让吏部拟出详细的条陈。”
沧谰答应地甚是爽快,反正只是个正六品的衙门,而且还是个暂时的。如果杨云不能在一两年内开创出一番局面来,他这个正六品的使司就当到头了。到时候就算转为他职,这从政上的污点就再也抹不去了。年青人啊,就是喜欢说大话,等他真上了手,就知道论事易,做事难,做事易,成事难的道理了。
“这些事情易办,不过要新设一个衙门,需要有日常的开支,还有既然是筹海使司,免不了要遣船出海,这些花销就要田相想办法了。”
田远中微怒,心说你个老东西,自己做好人,倒是想让我出来做恶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