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各有心思-《国势》


    第(2/3)页

    徐世昌心里偷笑:我跟老袁,那是天大的交情了,二十年前就是朋友,一直就当他地军师,你们让我去啊!?正好。我找他商量商量如何对付目前这个局面。

    “菊人兄,可把你盼来了!”袁世凯满脸堆笑。

    “慰廷啊,你的这出戏唱得很不错嘛!”徐世昌上来就调侃他。

    “哪里,哪里,确实是足疾在身,行动不便啊!”

    “算了吧,枉我亲自跑一趟,你一点诚意也没有!”

    “菊人兄说笑啦,瞒谁也不敢瞒你啊!”

    “那你说说,究竟还有什么条件?”

    “条件嘛。都在这里”袁世凯拿出早已写好的一张纸,递给了徐世昌。

    “哦!?”徐世昌倒吸了一口冷气,“慰廷你这胃口还真不小呐!”

    “一切拜托菊人兄啦!想你足智多谋,一定行!”

    “我就试试吧”徐世昌叹了口气,“又要我给你唱双簧!”

    告别了袁世凯。徐世昌一分钟也没有停留。立马命令他的专车赶回北京去,到了殿里。对着载沣、奕还有一帮文武大臣、满族亲贵,装模作样地摆出了一副失望而生气的样子,说:“这袁世凯真是不识好歹,他竟然还敢跟我提条件,说让他干也可以,可必需听从他地意见。”

    “那你说说,他是什么条件?”载沣听见条件就感觉不妙。

    “回摄政王,我看还是赶紧让荫昌督帅赶赴前线去吧,没有袁世凯不见得就不能打仗。”老狐狸还要把这双簧唱足。

    “那你倒是说呀,他究竟什么条件?”奕也急了。

    “条……条件共有六款……”徐世昌故意装做吞吞吐吐的样子,“一、明年召集国会;二、组织责任内阁;三、开放党禁、四、宽容革命党;五、授以指挥前方军事的全权;六、保证粮饷地充分供给。”

    “这袁世凯!”载沣气极,“竟敢要挟本王,这些条件,本王绝不答应!”

    不要说载沣反对,所以的朝廷要员都反对,如果真接受了袁世凯地条件,奕地内阁总理大臣自然是做不成了,连摄政王都得回家抱孩子去。这两位尚且如此,其余满族亲贵下场可想而知,所以竭力反对。

    徐世昌还要讨句乖卖好:“我早说了,这些条件不提也罢,赶紧让荫昌进军!”心里却在笑,不答应啊,不答应你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进军啊!进军啊!荫昌在河南信阳倒是接到了催促的命令,可老袁早就给带兵地北洋系将领打过招呼了,让他们按兵不动。不要听从荫昌的指挥,秘诀还是“慢慢走、等等看”。只见军队在信阳和湖北孝感间踱步,早上往前走三十里,下午又退回来二十里,磨磨蹭蹭,一点也不着急。美其名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荫昌在孝感急得满头大汗,却有力使不上,不禁在心里暗暗咒骂,当然,他不会骂袁世凯,他只骂中枢地那帮人:他***,再不进军,湖北就要养成气候了。载沣啊,奕啊,你们怎么还不答应老袁的条件啊?还舍不得你们作摄政王的威风,舍不得做总理的钱罐子啊?等真要亡了国,不要说这些条件,恐怕你们都要跟着倒台。到时候,你再想做摄政王恐怕也只能在自家做了。你再想捞钱能捞到冥钞就不错了!

    形势是不等人地,但偏偏出现了内争。清廷内部存在斗争,革命党内部也有分歧。在初战告捷后,围绕着武汉保卫战怎么个打法,年轻的革命党人(少壮派)主张出击北进,乘胜进攻,原新军的一些中、高级军官却主张防守,这两种意见始终没有得到统一,结果就是攻既不力,守亦不固。最后。勉强确立了防御为主的的战略决策。单纯防御使得革命军未能及时占领各战略要地,将战线推向北方,在三道桥附近,革命军遭到了清军地反扑,损失惨重。

    湖北大乱,秦时竹也没有闲着。自从上次开完动员会,穿越七人组已各就各位,通过电报来进行彼此联络,秦时竹地电台就设在他的军营里,奉天城里由葛洪义居间调度。除了牢牢掌握三电公司这个信息枢纽外,《奉天时报》也是中心阵地。被秦时竹派到上海的柳亚子、浙江的邵飘萍已开始向东北源源不断地传递消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