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封推第七更-《国势》


    第(2/3)页

    1月28日,17省议员在南京召开临时参议院成立大会。孙中山率领各部总、次长到会。并相继发表演说,随后,选举正副议长,吴景濂不出所料当选为议长,林森当选为副议长。消息传出,立宪派和江浙势力弹冠相庆,张謇、沈麒昌和周学熙好好喝了几杯。虽然在秦时竹看来这个议长真是无足轻重。但在宪政迷的眼中。议长的地位非同凡响,吴景濂能当选议长。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他背后东北集团地肯定。

    在北京,袁世凯使出武将逼宫的强力一手后,又抛出文的一手--以杨度为代表的14人发起成立共和促进会,宣称“目前君主立宪为时已晚,国家危亡在即,为保全皇室、保全国家计,应该速行共和……”当然,共和促进会是专门制造舆论,配合袁世凯搞逼宫活动用的,杨度并非真心赞同共和。

    29日,按照事先约定,山西军和东北军开始了攻城。归化和绥远虽然是两座城池,但其实连在一起,间隔很近。岫情知不敌,却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亲自上城楼指挥作战,一时硝烟弥漫。当他从望远镜里看见绥远城东杀来漫山遍野的革命军,知道抵抗是无济于事地,充其量只能晚死一会。就在他叹息之余,突然却发现自己所在的西城已经开了城门,有个清军举着白旗就向革命军奔去,估计是要去投降的。

    岫想死,手下并不想跟着他殉葬,眼看革命军攻打甚急,炮弹不断地落下,谁也没有指望能全身而退,眼看西门这边迟迟未动,就猜想革命军在等待自己投降,于是卖个便宜就出西门而去了。

    孔庚在队伍里对阎锡山迟迟不下令进攻表示奇怪,催促他赶紧进攻,阎锡山总是以敌人尚未溃散,我军缺乏攻城实力为理由推脱,实际上等着蓝天蔚替他吸引主要敌人,他好趁机摘桃子。因为阎老西事先已经侦察过了,东城地形不利,行军困难,蓝天蔚要想带着部队冲过来比较困难。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蓝天蔚一旦攻城在望,北洋军必然抵挡不住要从西门溃退,那是他再催动兵马掩杀,就可大大减少伤亡,收取渔翁之利,而且可以及早进城。

    孔庚猜想他意图在于保存实力,气极大叫:“都督,蓝师长在率兵浴血攻城,我们却在这里看热闹,你是何居心?”

    阎锡山也不恼,不紧不慢地说:“我是指挥,部队要听我的,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再过会进攻。”

    孔庚气得扭头就跑,他想跑回自己的部队当中去,要是阎锡山仍然胆小如鼠不敢进攻,他打算自己进攻,无论如何,既然联系上蓝天蔚夹攻,哪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阎锡山看他跑了,也懒得理会,只是在马上继续观察,他要把握最佳时机。突然间,望远镜视野里出现了有人拿着白旗地情景,他大喜过望,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没有多想,立即拍马迎了上去。由于他走的突然,又骑着马,除了身边的几个卫兵,谁都没有能跟上。

    两人相遇的场景,完全被城楼上的岫看在眼里,他恨得咬牙切齿,又没有什么办法。掏出手枪,明显打不到那里,只能光瞪眼干着急。他在城楼上四处暴走,却毫无头绪,突然间,他的目光定格到了城防炮上面,炮弹俨然已经进膛,炮兵却不知所踪,炮口却正好对着城外那片开阔地。

    岫咬咬牙,在心里大叫:皇上!太后!臣无能,守不住此城,有负重托!大清的江山眼看保不住了,但臣绝不投降!臣是满族地子孙,是努尔哈赤的后代,绝不屈服!臣今生不能尽忠,来世也要报国!臣的心声如果你们听得见,就一定要保佑臣!……

    他站在炮后,往京城方向拜了三拜,对着目标开火了……“轰隆”一声,炮弹在城外爆炸,飞起一堆雪、血、泥的混合物,白色、红色和黑色构成了主调,唯独不见马上的阎锡山,定睛一看,炮弹不偏不倚正好击中阎锡山所处地位置,一堆人倒在血泊中,只剩下那匹马在孤独地嘶鸣……。

    “哈哈哈!”岫仰天狂笑,慢慢举起了手中的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都督!”爆炸的声音惊起了全军的呼声,孔庚转身一看,大叫“不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