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清室退位-《国势》


    第(2/3)页

    隆裕三请载沣,载沣虽然害怕得要命,但想到自己儿子的江山就快没了,他这个做爹的咬咬牙还是去了。

    “载沣,现在走的走,死的死,就剩下我们几个了,你要是再不来,我也不想活了……”隆裕看见载沣到来,嚎啕大哭。

    “我该死,我该死啊。”载沣瞥见一旁地溥仪,心如刀绞。

    “各方已把退位条件都谈妥了,你看看吧。”

    “太后,太后!”载沣看后,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夜长梦多,还是忍痛下诏吧。”

    “好吧,告诉袁世凯和民军,我明天下诏……”隆裕勉强说完后哭了起来。

    奕和善耆、溥伟不同,多少年前,他就在天津英租界里盖了房子,修了花园,准备了后路。武昌革命风起,他就想,他有上亿两白银的家产,即使大清覆灭,他躲到英租界里,也可以安度晚年。现在,他早已到了天津的府里,在这里生活,并不比在北京庆王府差什么,日子过得很惬意,这种寓公生活私毫没有使他有什么失落感,反而感到很庆幸。唯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的儿子孙子们为分家产如斗架的公鸡一样,闹得不可开交。

    “货已收齐,全部是平价购买,没有波折。”葛洪义收到密电后告诉秦时竹,“善耆已经被解决了,川岛浪速和(川岛)芳子也见了上帝,你该放心了吧。”

    “就是要混水摸鱼。”秦时竹很满意,“有没有给袁世凯留下什么可疑的线索?”

    “没有!一切顺利,京城线报,袁世凯搜捕也是装了装样子就顾着和日本人交涉去了,想必他也懒得花力气。”

    “蓝天蔚来电。太原城地李纯已开始主动撤退,还特意给他打了招呼,让我们稍微缓一缓进城。”秦时竹笑着说。“现在一切都很顺利,南方有什么消息?”

    “上海总商会成立,张謇挑了头,华侨联合会同时成立。上海的大清银行改称中国银行。”

    “我已和周学熙透过风了,到时候天津、北京的人民银行分支由他负责筹建,上海、南京地由张謇负责。”秦时竹踌躇满志地说,“革命即将告一段落,建设时期要开始了……”

    2月12日。隆裕带着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清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仍然称病不入朝,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绍英、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学部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工农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内阁成员,头戴翎领、身穿袍套,进入乾请宫内东南角上地廊子里落座候旨。他们默默无语地坐着,喝盖碗茶,脸上的神情却大不一样。胡惟德、赵秉钧、王士珍眉飞色舞,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梁士诒眯着一双神秘莫测的眼睛;沈家本和唐景崇一脸木然。表情迟钝;绍英满脸愤懑;达寿无可奈何地低着头;谭学衡和熙彦则是怅然若失的表情。

    一个小苏拉通报:“太后已至后殿,请各位大臣上殿。”

    十位大臣一齐起立,整了整头上的翎领和衣服,由胡惟德领头朝大殿鱼贯而入。进入大殿,老胡在离宝座一丈远地地方站定,各位大臣依次横列在他地两旁,面向宝座站定。大殿内4个佩着军刀地侍卫武官。站住大臣的身后。世续和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也前来上朝。

    “太后驾到!”隆裕在两个太监地引领下,领着溥仪慢慢从后殿走向宝座,步履蹒跚,两眼无光。老胡带领众国务大臣朝隆裕三鞠躬后奏道:“总理大臣袁世凯身体欠安,命我带领各位国务大臣前来给太后、皇上请安。”

    隆裕点点头。勉强回答道:“好!袁世凯为国家、为皇室出了不少力,南北议和,做到如此优待皇室的条件,也是不容易。哀家按照议和条件,把国家大权交出来,让袁世凯去办共和政府。今天就颁布诏书,实行退位!”

    御前太监把诏书放在隆裕面前。她看了几行。泪水便模糊了双眼,忍着悲痛。勉勉强强看完。这大清268年的江山,由她拱手让出,实在是不愿啊,但又无可奈何。刚才只是故作坚强,现在要紧关头也顾不得太后地体面,“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双手死死抱住退位诏书,叫喊:“祖宗啊!祖宗呀!……”

    溥仪见她哭了,也跟着哭了起来,整个大殿,充满了恐怖、阴森、悲切的气氛。此时此刻,好几个大臣流下了泪水,胡惟德哽咽地对着哭得死去活来的隆裕毕恭毕敬地劝奏:“太后,现在大局如此。太后能睿明鉴远,顾全皇室,顾全百姓,袁世凯和群臣、百姓岂有不知?绝不会辜负太后的一番慈衷善意。况且优待条件已经确定,今后必然做到五族共和。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

    隆裕听了,反而更加伤心,双手仍旧紧紧地把退位诏书捧在怀里。老胡料想不到,他善意劝解竟然一点不起作用,正在着急时,站住身边的赵秉钧赶紧向他使了个眼色,用手指了指衣袖。胡惟德恍然大悟,想起入宫前,赵秉钧给他了一份伍廷芳发来的孙中山电报,急忙从袖里拿出,上前一步,惊慌地奏道:“禀太后,这里还有一份孙文的电报,我差一点忘了奏报。”

    一听有孙中山地电报,隆裕连忙止住了哭声,抽抽答答地问:“电报里说些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