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内阁变局-《国势》
第(2/3)页
“大总统,这些天来我一直在考虑,我觉得,在目前的体制下,我们不能光靠军事手段,而要三分军事,七分政治。”陈宦见这个提议得到了老袁的首肯,又不慌不忙地提出了他的想法:“第一,首先要把政府搭建起来,内阁正常运转,使大总统能够控制住局势;第二,秦时竹目前军事实力强劲,对抗只能两败俱伤,让孙文捡便宜,对孙、秦要着力分化;第三,唐山要驻扎重兵,稳固防线,防止东北再度偷袭;第四,目前诸侯割据地局面不能继续维持下去,要先拿黎菩萨开刀,至于秦时竹,不妨继续往来,稳住阵脚;第五,能从秦时竹处
购买军火,不失为上策,我们买得多了,他就没有多余可以装备他自己的部队了,他也就扩不了军……”
众人都深以为然,曹锟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原本不是北洋军核心的陈宦受到了老袁的赏识,此人确有两把刷子……
袁世凯初步拟定了北洋军的整编计划:第一师到第六师,从原先的第一镇到第六镇改编,每师辖两旅,旅辖两团,各师长分别由何宗莲、王占元、曹锟、杨善德、靳云鹏和李纯任师长;
值得一提的是,曹锟手下地管带吴佩孚在兵变那时没有听令行事,反而老老实实待在营里没有出来,这种独断精神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越级提拔为团长,顶了兵变中被杀掉的两个军官的缺,曹锟早有心提拔吴,因此也格外高兴===曹锟本人的军事才能庸庸碌碌,但人缘,特别是统御人才的本事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七师由第二混成协加上河南方面的巡防营改编而成,卢永祥任师长;第八师由原第十三混成协加上张勋的部队改编,以张勋为师长;第九师以湖北的武卫后军及直隶巡防营组成。由雷震春任师长;第十师以第四混成协为基干,加上皖北地部队,由倪嗣冲担任师长;第十一师到第十七师是秦时竹的部队,18、1暂时空缺,等将来陕西、山东的部队改编;第二十师以现在的二十镇改编,师长潘榘楹。^^^^二十以后,准备留给南方各军。
禁卫军改编为单独成立拱卫军。由冯国璋任军长,护卫京畿,段芝贵也在里面任职。
在军衔上,袁世凯基本采纳了秦时竹的提案,反正就这么回事。不妨一致。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被授予上将,曹锟等师长授中将,副师长、师参谋长和旅长授少将,师副参谋长、副旅长授代将,团长为上校……
内阁是老袁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临时约法规定了总理很大地职权。袁世凯是绝对不甘心旁落他人地,他最希望的弄一个傀儡,忠实地执行他地命令,这样民主的招牌也有了,办事地人选也有了。
同盟会始终把让出总统作为一种交易,前次意图交换三都督的名额不成,又提出以总理一职交换^^认为应该由同盟会出面组阁。这一主张遭到了章太炎的激烈反对,他批评孙中山和黄兴“为其总理而变乱大计”,认为是定都风波的继续。其实,孙中山和黄兴经历北方兵变后,对政治的热情已经大不如以往,孙“萌生退意”,黄也想“功成身退”。
惜阴堂主人赵凤昌居间调停南北双方:
“我是以地主资格列席旁听的人,不应该有什么主张。但现在对于内阁,我有一个意见可以贡献,备诸君参考。我认为新总统地第一任内阁。是新旧总统交接的一个桥梁,所以必须是孙文、袁世凯所共同信任的人。我认为只有少川先生最适合,如果孙、黄等同盟会诸位不反对,我很想劝少川加入同盟会。这样就折衷了双方的要求,采取妥协办法后,就能照顾到南北双方。**
有人问:“那东北秦时竹怎么办?”
“秦时竹那里好商量。据季老的消息,人民党北方局人物因已在北疆委员会出任要职。无意再出任内阁成员。秦时竹推举南方局人物担纲,如季老、汤公等人。因此只要我们一致,秦时竹绝无二话。”
全场终于达成了统一意见,也受到了孙、黄的欢迎,3月17日,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内阁总理,19日,临时参议院全体通过。21日,袁世凯向孙中山送达了拟任内阁成员名单,由孙中山咨送临时参议院审议。除唐绍仪外,其余名单为:外交部陆征祥;内务部赵秉钧;财政部梁士诒;教育部范源濂;陆军部段祺瑞,海军部刘冠雄;司法部王宠惠;农林部宋教仁;工业部陈幌;商业部张謇;交通部陈其美;邮电部汤寿潜。****
南北双方都有过清一色或南或北内阁的想法,袁世凯一开始拟定地内阁名单中并没有同盟会的人,只是后来双方都觉得不妥,所以才决定组成混合内阁,由南北双方分享过渡时期政权。袁世凯的名单,显然是以无关紧要的位子来敷衍一下南方,而重要的几个部门,如陆军、内务、财政、外交,则牢牢抓住不放。
革命党同样重视那几个重要席位,两广的同盟会以陆军、财政二部总长非同盟会不可。甚至约请秦时竹,要求他支持黄兴出任陆军总长,作为交换,支持陆尚荣出任次长;搞笑的是,袁世凯也要求秦时竹支持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同样支持陆尚荣出任次长。
收到电报时,秦时竹还在绥远,忍不住和葛洪义哈哈大笑,“不管我们倒向那一边,大黑这个次长倒是坐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