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倒唐风起-《国势》
第(2/3)页
还有一组放松,等间隔时间到就换班,一般说来,一天工作如果九小时的话,其中有三个小时是高强度,三个小时是中强度,还有三个小时就是完全放松啦!工人们纷纷反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速度快了。而且也没有以前那么累人了。”
“这个流水线坐得这么不均匀?你看,这里两个人间隔这么远,这里两人间隔又这么近,就不能弄点匀称吗?”
“这个间隔是我特意搞出来地。”何峰挤兑着秦时竹,“装配工序间,难易程度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在时间上就有长短。如果均匀分布。必然是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用间隔来调整工序用时最合适不过了。怎么能搞整齐划一地花架子呢?”
虽然是自家兄弟调侃,秦时竹脸上还是有些挂不住,他狡辩道:“我以前接触的流水线工人怎么都是均匀排布的?”
何峰听到此言差点没晕过去,只好继续解释:“这有四种可能,第一,那条流水线所有工序所需要耗费地时间差不多,所以不需要不均匀分布;第二,你看到的只是流水线片断,整条流水线还是不均匀分布的;第三,那条流水线工人的熟练程度有差异,熟练度高的负责复杂工序,熟练度低、手脚慢的负责简单工序,用熟练度的不均匀代替位置的不均匀;第四,耗时多地工序用较多的人负责,耗时少的用较少的人负责,用人数的不均匀代替位置的不均匀。总而言之,各道工序之间肯定存在着不均匀,看你用什么方式来调整而已。我采用位置不均匀来调节,万一以后加快进度,提高效率时还能再插入人手。”
“现有部队全部换装完毕还要多少时间?教导总队需要的火力何时能全部配齐?”秦时竹见形势不妙,赶紧扯到另外一个话题上去。
“如果费用没有问题,加班加点的话可在今年年底前保证全部完成。若是按部就班,恐怕要拖到明年5月份。”
“从这个月开始到明年5月份,国防军部队还将有所扩大,起码会达到24万,警察系统也要相应扩军。因此,无论如何,你必须在明年四月份前完成所有轻兵器列装计划,而且还必须是扩大了数额,同时不能采用加班加点的方式,以免引起各路人士地注意。”
“我反对!”何峰立马跳起来,“你这是强人所难。”
“你不是说流水线还有提高效率的空间嘛,我估摸着差不多了。”秦时竹拍拍何峰的肩,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对你出色的工作能力我从来就深信不疑。”有重大变故。”秦时竹刚刚回到都督府,机要秘书就递上了吴景濂发来的报告。
袁世凯对唐绍仪本来是信任的,所以才任命他为内阁总理。但在袁的心目中,内阁不过是他地幕僚机构,总理只应起到幕僚长地作用。但唐绍仪却醉心西方式的民主,想确实负起“责任内阁”地责任来施展抱负。两人不可能不起摩擦。
责任内阁是袁世凯最忌讳的东西,他非但不能容忍同盟会阁员坚持责任内阁,对唐绍仪坚持责任内阁也心怀猜忌,疑唐挟同盟会以自重,有独树一帜之意。唐对袁的猜忌却没看出来,反而很尊重南方革命党人,有事都要和蔡元培、宋教仁等商量,征求同盟会的意见。不愿意完全附和袁世凯。凡以为不可行的一定要到总统府要求缓办或不办,有时当面和袁世凯争得面红耳赤,不肯退让。理由之一就是责任内阁要对国家负责,总理也要对国家负责。言下之意就是不对袁世凯负责。袁表面上不反对,心里却视之为大逆不道的话语,这样一来就给反唐的人一个借口。起劲地在袁世凯面前诋毁他。
为阻挠责任内阁制的实行,袁世凯唆使内务总长赵秉钧和陆军总长段祺瑞等人进行公开抵制。赵、段等在国务会议上竭力反对划清总统府与国务院地权限,主张事事奉令承教于大总统;反对国务院为有机政体,主张各国务员可“单独行动”,不必固守国务院的成议。讨论各项政策,他们也决然与各同盟会阁员立于对立地位。到后来,赵秉钧索性经常不出席国务会议,有关内务部公事。直接向袁世凯报告,根本不把唐绍仪放在眼里。
但袁世凯的压迫并没有使唐绍仪完全屈服。例如,在政府用人问题上,他仍旧主张“贵新不贵旧”,非万不得已,“决不可以延用旧人”。有时和袁世凯争得太厉害以至于使袁气急败坏地说出“我们没几天好做的,这个位置早晚要让给你们地。”将唐绍仪划入到同盟会一边,唐这才大吃一惊,知道袁世凯对自己起了猜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