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连夜劫寨-《国势》
第(2/3)页
他找兀立古商量,说是商量,其实就是下命令:“我们给养不多了,必须加快行军,尽快把科布多打下来,不然我们全部得死在这里。”
立古下意识地点点头,虽然他讨厌俄国人的颐指气使,但是部队还剩下10天的给养,这个数目确实撑不了多久。他没有想到的是,如果他现在率领部队返回乌里雅苏台,根本一个人也不用死,但他压根就没这么想,总觉得俄国人厉害,又有火炮壮胆,那些汉人肯定不是对手……
此时,科布多的城防已经被加固了,城里最高指挥官是范山河,曾任新军管带,现在是科布多城防司令。
“司令,敌人来了。”传令兵跑到跟前报告说,“据骑兵侦察,敌人已在城外20里地处安营扎寨,人数在1000人以上,还有大炮。”
“好,我知道了。”为了有效防御,科布多的守城兵力已经达到了1300余,用这个兵力防守在范山河看来是绰绰有余地,但怎样才能给敌人最大的杀伤呢?
召开敌情讨论会,大家七嘴八舌,但有一个比较一致性的意见,“敌军远来疲惫,今夜正宜劫寨。”在战争已经发展到2世纪的时候,古老的兵法思想还一再闪烁着这种光辉。
“好主意,今夜轻骑突击,看敌人怎么办?”范山河理论的是,蒙古人都是一批鞑子,哪里懂得我中华兵法博大精深?这远来劫寨,若是国内部队或者一般战场还不敢使用,在这种地方用用,效果应该不错。
确实,蒙古族自伟大的成吉思汗后逐渐开始走了下坡路,到了近代更是孱弱不堪。部族中的男子,争相充当喇嘛,既可以不事生产,又可以过上不错地生活,更妙地是,还可以随意乱搞女人。这种行径,一方面使得蒙古的生产力发展受到限制,从事生产的人少了,但大批的旗主、王公并不会因此而放弃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必然不断加重对普通牧民的压榨;而一方面,种种乱搞而又不承担责任地陋习,使得性病在蒙古族群中迅速蔓延。病率奇高,整个种群处以不断退化中。汉人对蒙古族的轻视,已经越发明显,蒙古人纵然还保有骑术高超地本事,但在火器时代,也不是决定性的力量了。
半夜时分,范山河率领近300人的马队悄悄出发了。马衔枚、蹄包皮,使声音响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当夜西北风呼啸,声响极大,很好地遮蔽了马蹄的声音。连日行军,也使俄、蒙联军疲惫不堪,早早地躲进帐篷睡觉了。虽然安排了哨兵,但都以嬉戏为乐,不是赌博就是喝酒,谁也没有把警戒放在心上。一门心思地认为。这种鬼天气,汉人大概也躲在被窝里睡大觉了,以致于偷袭队摸到营帐外面才反应过来。
等到大队骑兵手执明亮的火把,杀到营帐跟前,哨兵们才如梦初醒,七手八脚地予以报警。不是乱叫大喊,就是急忙走避,有一人稍微机灵点,还懂得鸣枪报警,但还是缓了一步。“啪”地一声枪响过后,范山河已杀到跟前,手起刀落,送敌人上了西天……
营寨里的俄蒙军纷纷乱了起来。找衣服地,找兵器的,蒙古人和伊万们语言不通,此次前来全靠了翻译,但眼下情急,哪里还找的到翻译?只能各自为战。有人刚刚穿好衣服,慌慌张张地跑出帐篷,不提防就作了别人的刀下之鬼。一时间。枪声大作。马刀铿锵,整个营地乱成了一锅粥。
看到事情进展得比预想的还要顺利。范山河轻蔑地笑了,骑在马上高声叫喊:“弟兄们,把火把投入敌寨,烧他个***……”
声音虽然传出去不远,但行动是最好地命令,眼看周围地人都纷纷把手里地火把往帐篷里、木栏上扔去,即使没听到地人也知道仿效。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借风势,在营地中熊熊燃烧起来。有些伪蒙军其实就躲在帐篷里,但因为手中一时找不到兵器和马匹,不敢出来迎敌,但眼下火已经烧起来了,不出去只能被火火烧死,只能硬着头皮出来。有几个刚一露头就被骑在马上的夜袭队砍死,真是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熊熊烈火将天空照耀的分外明亮,远在20里外的科布多守城士兵,也看到了被映得通红的天际,纷纷拍手称好!范山河越杀越猛,冲入敌寨如入无人之境,从东杀到西,从南杀到北,一路杀了个痛快。战场上,马匹的嘶喊声、兵器地撞击声、人的呐喊声、枪支的发射声,交织成一片--整个一片大混乱!
俄蒙军终于从最初的打击中苏醒过来了,尤其是俄国人,毕竟是正规军,反应要迅速一些,纷纷操起武器朝人群射击,他们本来就分不清楚那些是蒙古人,那些是汉人,黑夜里就更加分辨不出,凡是活着的,都是他们的目标,尤其是骑在马上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