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俄蒙反目-《国势》
第(2/3)页
我们赶紧从东门出城……快啊!”
杭达亲王如梦初醒。匆忙告诉彼得罗夫:“东门还没有敌人,我们赶紧从东门走吧……等和贵军大部队汇合后。再来夺回城池……”
彼得罗夫是个有经验的指挥官,他虽然很不屑于未战就退,但从国防军冲锋的口号和火力地密集程度上估计,他也判断出敌人来势凶猛。即使不是几万,起码也有几千,国防军大军进抵库伦,他也登上城楼观察过,知道对方不是好惹地,故而没有轻举妄动。眼下援兵未到,凭自己手里这800多号人马要想力挽狂澜,难度也忒大了些。更何况上级交待给自己的任务是牢牢看守住库伦集团,不让他们有什么异动,更不能让他们落在汉人的手里。
判断出形势后,命令很快下达:“所有人跑步前进,把皇帝陛下接出来,然后往东门外集结。”
哥萨克们在几个蒙古亲兵地带路下,把躲在皇宫里,吓得缩成一团地“日光皇帝”救了出来,大批人马纷纷往东门撤退。这支杂乱的队伍中,既有俄国兵马,也有伪蒙军溃退下来地残兵败将,更有大大小小地蒙古官吏和城里绅商富户。
与李春福、孙烈臣等人事先估计的不大相同,原本以为会遭遇蒙古人的激烈抵抗,已做好了巷战的准备,结果事态发展比设想的要顺利许多,国防军杀进城池后根本就没有遭遇敌人有组织的抵抗,往往是冲在最前面的机枪手射击几梭书后,街道就被肃清了,那些来不及跑的蒙古士兵一个个失魂落魄地跪在地上,把手里的枪举得高高地乞求活命。
“降者免死!”从北、南、西三面进城地国防军发出惊天动地地喊声,纷纷朝市中心的皇宫和广场等地涌去。李春福、孙烈臣、马福祥、扎木合等人骑着高头大马,带领队伍控制了各个交通要道,光是投降地兵马就抓住了五、六百。
“孙将军,敌人看来全部从东门跑了,怎么办?”皇宫附近,几个人碰面了。扎木合气喘吁吁地说,“连伪皇帝和大臣们都跑得一干二净……”
“动作倒是蛮快。”马福祥一看没有逮住,愤愤地挥了下手中的马刀,“追!”
“我看这样,李将军、扎木合和乌鲁齐你们三人的部队留下,维持城中秩序,肃清残兵,我和马将军去追击。”
“让我也去吧!”扎木合露出不情愿的神情,“这一路攻过来,连个像样的对手也没有,实在是……”
“不,扎木合,你和我在城里,咱们要赶紧招抚百姓,安顿民心。”李春福制止了扎木合的请愿,“你是蒙古人,语言也好,风俗也好,都比较熟悉,还是和我一起留在城里吧。”
孙烈臣笑道:“扎木合兄弟,你别嫌不过瘾,过两天俄国人来了,仗有你打的,现在我们还是赶紧如此分工吧。”
扎木合嘟囔了一声:“这话可要算数。俄国人来了。一定要派我打前阵!”
“那当然!”孙烈臣拨转马头,传令道,“弟兄们。咱们走!”
“追啊!”三千多国防军在马福祥和孙烈臣的率领下。继续朝东门猛扑过去。
在另一头,最初发动总攻击三发信号弹上天时。马占山就已做好了准备。他带领部队,静静地隐蔽在库伦城东北的一座小山附近,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待到第二轮绿色信号弹上天,他已传令部队摆好阵形,准备迎接从城里溃退出来的残兵败将。
对于孙烈臣的“围三阙一”之法,马占山是很佩服的,在他看来,库伦城不难攻下,但要做到“控制人员伤亡和弹药消耗”。这种策略就很有必要。
“师座。敌人来了!”身边的参谋放下望远镜沉着地说道,“您看。东门方向掀起了大片尘土,敌人看来抵挡不住出城了!”
马占山丝毫没有着急,而是用望远镜再看了看后,点头说道:“敌人数目还不小!”
太阳已升起来了,出城地俄蒙联军拼了命往东路走,皇帝和大臣们分乘几辆马车,被哥萨克们保护在队伍中央,为了加快行军步伐,彼得罗夫不得不放弃了本来布置在皇宫附近地5门大炮。俄蒙联军的目标很明确,从东门出城后,尽快脱离与国防军的接触,然后转道向北,朝恰克图方向开进,准备把伪蒙政府带到那里去组织。彼得罗夫对于和俄国援军地汇合寄予了极大地希望,虽然这样逃窜有点狼狈,但他深信,这是目前最好的决策了。
“后面有人追来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