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轮船合约-《国势》


    第(2/3)页

    但北疆似乎也不太可能,腾龙社派遣在京畿地区的暗探、情报人员。他也或多或少的掌握了情况。双方之间基本有一种默契--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这其中也是有隐情的。一方面袁世凯面临地内外压力较大,不敢或者不适合对北疆下手;另一方面腾龙社地能量也非常巨大,秦时竹被刺案、赫图阿拉大案、东北贩毒案(沈阳车站爆炸事件),都是让腾龙社侦破的,在旅大地区这种日本人的核心区域都能和鬼子玩个不相上下,北洋系要想硬拼也着实吃力,何况自家也有人手派遣在沈阳、吉林等大城市,面子上能过得去就过得去。宋案发生后,由于在东北的北洋系情报人员大都被抓,京畿的腾龙社也颇为配合,藏匿起来,减小了活动空间,丝毫没有大的动静因此双方之间也没有什么对抗。北洋系对付国民党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再对北疆下刀子,惹麻烦?

    赵秉钧还是在暗地里琢磨,这到底是谁呢?直到船已向北开动,这些人摘去蒙头面罩,他还是没有想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不能怪赵秉钧无能,因为这些人员确实不是腾龙社的情报员,而是直属于北疆国防军大本营和秦时竹的突击队。为了实现此次行动,达成突然性、有效性,突击队临时抽调给腾龙社指挥来完成任务。整个劫持计划定名为“迅雷”,由葛洪义直接指挥,除接头人员,先期埋伏人员中一部分是腾龙社成员外,大部分都是突击队成员。赵秉钧所不知道地是,别看刚才只是三辆普普通通的马车,但其实四周还潜伏了整整一个小队的突击队员,从手榴弹、狙击枪到元年式机关枪等武器无一不备足,整个天津警察根本就不是对手(根据《辛丑条约》,天津市区30里内不得驻扎中**队,只有警察)。

    此船也是远东航运公司特意为腾龙社提供地,北疆下属的大型企业,一般都有腾龙社的人员在里面,一方面便于掩护,另一方面也便于在必要时刻直接获得企业的协助。这是北疆的传统(早在前清三电公司就是如此)眼下,赵秉钧被押在底仓的一个秘密夹层内,空间不大,但封闭性、隔音效果都很好,再加上发动机的干扰,因此他也听不到上面船舱和甲板上众突击队队员的对话。

    “这次行动真顺利,一点麻烦也没有,看来袁世凯真是长不了。”

    “那还用说,大帅和总座神机妙算,袁大光头岂能是对手。前两天吕队长带人出洋,我可真是羡慕,现在要我说,估计是该他羡慕咱们了吧?”

    “做了这么久地飞艇兵,现在到地面来活动活动筋骨也真是不错,只是我听说赵秉钧也是个大坏蛋,为什么大帅要搭救他?”

    “搭救?你小子就不懂了,说搭救那是骗赵秉钧这个笨蛋地,我们才没有傻到真要救他的地步你想。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来杀他?还不是因为这个混蛋掌握了对袁大光头不利地证据而要被主子杀人灭口吗?现在大帅让我们把他保住,将来肯定有大用场。”

    “你们几个在嘀嘀咕咕什么?”队长怒喝的声音传过来,众人生怕挨训。连忙不吭声。刚才还热闹一时的甲板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发动机单调的突突声。

    从三菱造船所出来已是傍晚,考察团一行来到了长崎市内下榻地驿馆,接风宴十分热烈。酷爱音乐和舞蹈的日本人随着陪客的艺妓一起唱着歌,在三弦地伴奏下翩翩起舞。此时的中国客人们却是疲倦至极,除了家眷团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孩子依旧欢快地跑来跑去外,大部分人都面有困色。外务省的官员看出了中国客人的倦怠之色。巧妙地将宴会提前结束了。

    主人早早告辞了,这宽大的驿馆便沉寂下来,负责接待的日本侍从和使女也都去休息了。担任警卫地突击队员依然精神抖擞站岗保卫,但他们也惊讶地发现,唐绍仪房间里的灯光还久久地亮着。

    团长和三个副团长正在商议明日的日程安排。根据计划,考察团一共要在日本呆15天,除在各地考察外,还要负责签署几项商务合同,其一就是和三菱造船所之间的造船合同。辽阳控股控制江南造船厂后对整个业务进行了整顿,明确了在短时间内主要是制造商船(兵船主要由秦皇岛方面负责)。从技术实力和造船经验上来说,江南造船厂无疑是国内的翘楚。但就是这样的标杆企业,也没有建造过万吨级的轮船,甚至连维修的经验都很少。由于远东航运已经掌握了轮船招商局,大量的国内、国际航线等待着远东航运去开拓,对于商船地需要很迫切,特别是新式的万吨级货船。为了尽快弥补这个差距,远东航运集团采取了三条腿走路的方针,第一是买国外地旧船。这个速度最快。但是船体偏旧,航速偏慢。虽然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也经常需要维修,即便开始投入低,但由于维护成本大,从长远看来并不合算;第二是在国外船厂定购新船,由于各大船厂一般都采用订单式经营,基本没有现成的,从下订单到提货,至少要间隔一年以上,如果全权委托国外定制,本国的造船业永远也得不到发展的机会,成本也相对较高;第三是国内自行生产,国内技术力量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等于一点都不能生产,事实上,江南厂对于制造5000吨级的货船还是有一定经验和把握的,如果能趁势而为自行制造,好处是相当多的:一方面船体、钢板都可以采用国内产品,价格将低得多,另一方面本国工资和生产成本都要低于国外(包括日本),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还有一个附带效应是如果制造上有了经验,后续维护就更加方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