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王霸之道-《国势》
第(1/3)页
秦时竹在当选临时执政的头两天,已走访了不少京城名宿,对杨度、梁士怡、陆征祥、陈宦、荫昌等重要人物都进行了拜访,可以说成果丰硕。
**就杨度等人而言,本来就对秦时竹的前景看好,只是碍于袁世凯之间的旧交情,不能也不愿在事态还没有清晰之前表示好感,秦时竹的登门拜访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台阶,而秦本人只字不提这些人在袁世凯时期表现,也让这些心里还有些包袱的人放松下来。大家都是聪明人,对于国家和个人也有一些长远的期望,既然时代变了,主人变了,那么积极地适应这种变化应该是免不了的,这不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是有好处的,说到底,这些精英人物还是有经世济民的心态在里面,并不原意自己的才能被白白浪费。杨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秦时竹当选临时执政后,杨度与吴景濂、梁启超、秦时竹再度就局势问题进行了探讨,地点选在杨度的家中,四个人仿佛早已熟识的老朋友般开怀畅饮。
酒过中巡,气氛已经很热烈了,杨度放下筷子,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复生兄聘请我为宪政顾问,我是乐意接受的,但有个条件,你必须听我的,否则,这个顾问不做也罢。”
梁启超笑了:“复生莫怪,皙子就是这副名士派头,狂傲不拘,袁公在世时也是这样……”
秦时竹也笑了:“皙子的大才我多有听说,眼下看来果然名不虚传,我也深知。没有卓识高见是不敢发此议论的,时竹愿洗耳恭听。”
杨度拍手道:“好好,先敬执政一杯。”
秦时竹也是半开玩笑道:“我闻项城在时,身边亲信多有诋毁皙子处,但袁不疑,虽不能重用,仍然礼遇有加,我如今刚刚入主中枢,前任的这点气度还是有地。”
“复生兄。说来惭愧,项城掌权,虽然对我礼贤下士,但真正能听进去的话语却不多。我满腹王霸之学不得舒展,苦闷只有自知。”
“哈哈哈,好个怀才不遇,不过五大臣考察报告可不是怀才不遇的结果吧?”当年清廷为了预备立宪,派遣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但个个都是酒囊饭袋之徒,只知走马观花。哪里有什么建设性意见?最后没办法只好通过秘密渠道让梁启超和杨度来撰写考察报告。因此,慈禧做梦也没有想到,她所津津乐道的预备立宪,实际上出于她最痛恨的维新党之手。
“这必定是秉三告诉你的(熊希龄那时正好是五大臣的随员)往事不提也罢,若是真能听我的,清室岂有退位一说?”杨度连连摆手,“不知秦执政欲行王道乎?欲行霸道乎?”
“王道如何?霸道又如何?”
“所谓王道。自然以发达之政治体制为依托。以理服人。自内而外完成对中国地改造;所谓霸道。则是凭借手中军权强力推行。以力服人。自上而下完成对中国地改造。两者可谓殊途同归。王道耗时久。难度大。但效果也长远;霸道耗时少。难度小。但效果也要差……”
众人都竖起耳朵听着。杨度接着说下去:“从目前地情况看。王道地时机成熟了。但条件不具备。霸道地条件具备了。但时机不太有利。”
“愿闻其详。”
“目前共和民主深入人心。护国讨袁本身就以道义口号相号召。
可见人心向背。但中国无西方之宪政体系。无发达之法律传统。**实现王道困难重重;从霸道地角度看。国防军兵强马壮。国内任何一派都不是对手。但倘若唯凭武力。恐不能服众。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释推翻袁项城地合法性依据。因为那样就是用一个新地军事强权来代替另一个军事强权。何苦这番折腾?”
“皙子高论。时竹佩服。以你地眼光看。我是实行王道好还是霸道好?”
“虽然与我而言王道霸道都有良策。但结合世界大势。我看还是王道稍佳。”杨度说到这里。狡黠地一笑。“就是复生兄本人。恐怕也是倾向于王道吧。”
“何以见得?”
“将兵锋收束于山东、河南一线可见一斑,倘若要行霸道,必然加速推进,完成一统,不知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