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季老北上-《国势》
第(2/3)页
“我们给过袁世凯机会,自然也应该给秦时竹一次机会,过两天等同志们到来后,我提议召开国民党临时全会,讨论重大事项,统一思想,这才是最要紧地事情。”
张謇是和汤寿潜以及章太炎等一同前来地。由于孙中山等人正好去拜访在京地其他国民党议员。秦时竹先和他们作了一番会谈。
“季老。事情紧急。请恕复生不能多多寒暄了。”
“自然。自然。国事要紧。再说我们大家也很好嘛!”
“昨日孙、黄两先生到来。我和他们连夜进行了会谈。成果还是比较丰富地。”秦时竹简要地把各项内容介绍了一下。“目前当务之急在于加快竞选筹备。孙、黄俩人已明确说明不参加竞选。故而时竹斗胆认为。我如果竞选。当选地机率极大……”
“复生。你又谦虚了。不是极大。而是稳如泰山。即使孙中山和黄兴参选。也不会是你地对手。”章太炎和国民党之间怨气不少。对秦时竹是极为。
“在这样地情况下。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先组织大选。再进行总理提名和内阁组建就显得有些迟缓了。时竹邀请几位北上。一来是为了准备大选。二来也是为了同时准备大选胜利后地政局安排。”
汤寿潜笑道:“复生高瞻远瞩,想必是成竹在胸了。”
“成竹在胸倒也说不上,只是为了大局,不得不预先准备。我拟请季老出任总理一职,由于人民党和进步党的联合态势,再加上汤议长和梁卓如的推动,获得议会多数是没有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组阁名单。”
“这么说你打算把我老头子推上前线喽?”张謇风趣地笑道,“我看过你提名的过渡时期内阁名单,我觉得不错,如果让我提名,大致也是这些人马。当然,我对于梁燕孙留任还是比较吃惊的,想必复生也用了手段?”
“手段倒称不上,我只是觉得燕孙对于整理财政还是非常有一套地,对于财政部运行也可以说熟悉,因此希望能留任。关于内阁,原本打算提名梁卓如为副总理兼任司法总长的,考虑到他还有宪法起草委员会的任务,就暂且不动,准备宪法通过后再行改组,另外,时竹还有一个考虑是增设民政部,负责内政事宜。同时撤销海军部、陆军部,将其合并为国防部,加强对国防军的领导。”
张謇知道秦时竹在这些问题上其实早有主见,光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就可见他的政治态度,北上商讨国事。张謇的心情也是复杂的,一方面,秦时竹邀请他出任总理,既是对他能力的肯定,又是对他地位和影响地确认,进步党方面对于张謇出任也非常,因为他原先就是和他们意气相投地立宪派嘛;另一方面,在张謇心底,未尝没有继续责任内阁制的愿望。权是好东西,谁都喜欢,张謇也不会例外。虽然俩人政治立场和个人见解都比较契合,但谁做第一把手,毕竟是不一样的。当然,话反过来说,张謇对于形势也认得很清,秦时竹之所以提名他来做总理而不是别人,是让他来协助治国的,而不是邀请一个争夺圆首位置地对手。换句话说,秦时竹可以请他张謇出任总理。也可以邀请别人来出任,中国这么大,愿意做总理的人多得是,有威望和能力做总理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能有资格和能力做总统的,却是不多。相比秦时竹,张謇最缺乏的不是经验,也不是能力,而是拥护和。特别是军队地拥护和。袁世凯之所以能大权独揽,和北洋军有着分不开地关系,同理,秦时竹具有今天的地位,也和国防军分不开。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大大加强了秦时竹地威望和地位,如果在前清时期张謇地地位和声望超过秦时竹的话,那么两年以后形势就反过来了。
一路上,张謇不无解嘲地想:自己琢磨这些干什么?还不是盼着早点掌权嘛。秦时竹年龄比自己轻、声望比自己高。应该竭力他才对,看来自己人老了。争强好胜的心却还没有老。凭借着多年地政治经验,他敏锐的感觉到,秦时竹作为后起之秀更需要的是一个长者的辅佐,在毫不犹豫贯穿强力路线这一点上,他和袁世凯没有区别,甚至就是袁世凯第二,当然,他会采取更加光明正大和民主的手段,中国这样的国家需要这种人,他也隐约听说了杨度关于“王道”、“霸道”的论争……在这一点上,张謇首先是个爱国者,他由衷地希望中国能在一个强力人物的带领下前进,而这个人物以及历史的重担,看来是要落在秦时竹身上。
后来地历史学家普遍为秦时竹--张謇联合政权叫好,认为这一新生政府真正贯穿有集中的民主这一路线,既有统一意志,又有心平气和的论争。秦时竹和张謇之间的关系,既不同于袁世凯--唐绍仪之间压制和反制约的关系,也不同于后来总理忠实地执行总统路线的关系,更像是人民党的双头执政,虽然一个为主一个为辅,但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在分工上也有侧重……一句话,既不是责任内阁制,也不是完全的总统制,而是一种协调体系,这一体系,保证了新生政权地稳定和前进,这确实是过渡性质的,但又是历史发展所必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