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公费问题-《国势》
第(2/3)页
第一个谈及的问题就是军饷和人员--“比如舰上人员安排,每艘舰都是有额定人数的,但实际人数往往和额定不同,或者是多,或者是少。一般而言,有部分比例的超员是相对适宜的,可以有效应付各种意外,若有将士患病、探亲、禁闭等不能上岗时,超编之人可以发挥替代作用,在交战时如果有人阵亡,也有后备力量补上,当然,也不能超员太多,超得太多一方面增加了军舰的负担,更加拥挤、物资消耗增加,另一面增加了指挥的困难,目前辽系的舰艇基本都是超员的,大致为超额十分之一左右。而他系的舰艇,却往往是缺员的……”
葛洪义琢磨出味道来了:“大概是舰长他们要吃空饷。”
“就是这个弊端。我们辽系的军需和人员薪水,统一都是由后勤部发放的,超员不用舰长掏腰包,减员也不会落到舰长的手中,因此无论人数多少和舰长都是无关的,他只考虑训练和作战的需要。但他系就不一样了,海军的传统是舰长总负责制,每月上头把薪水按照额定人员交付于舰长,由他分配,除了想尽名目克扣外,还要吃空饷,因此巴不得缺员越多越好,只要舰艇还能开动,他就不管。上头若是来询问,他一句正在招募就应付过去了……实在有任务要执行,他就临时从别处招募水手,这些人不曾受过海军训练,如何能发挥应有效用?”沈鸿烈笑笑。“还有,按照海军地规矩,回家探亲不能当差是没有薪水的。因此舰长巴不得你回家探亲,他好吞没你这笔薪水,谁请假他都敢批。往往造成人员不整。”
秦时竹浓眉倒竖:“这太不像话了,非得把这个毛病改过来。”
葛洪义问道:“这种弊端既然连你都这么清楚。难道上头都不知情?钱多钱少还在其次,打起仗来人手不够岂非要命?”
“总理所言极是,但这个传统不惟中国有,外国也有,我国海军一向仿照英国。英国海军传统中就是舰长负责的,纳尔逊时代水手也通常临时招募。^^,泡,书,吧,首发^^只是时代在变化,那时海军人员尚可以由普通商船水手做补充,现在已经不行了,压根就是两码事。再者,英国是海上强国,其水手往往都预先在海军服役过,纵然服务商船,其对于海军基本业务还是了解地,不似我国全无根基……而且英国有民主传统,舰长虽然是一舰权威。但并非没有制约力量。我国从来唯上,所以……所以……”
何峰皱眉道:“舰长负责制。原本是好经,可以让舰长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现在看来被唱歪了,还是要坚持后勤**、限制舰长权力的方针,这必然是海军改革的重点内容。”
沈鸿烈地这一番言语,引出了海军弊端的重大问题--舰长权力过大,不利于制约!
“舰长权力过大,在经济层面还反映在公费一节,公费者,公用之费也,前清时节沈葆祯主持船政时代就有,复为李鸿章时代所沿袭。该项规定:除了煤炭,凡是舰上地费用,如油漆、纸张、棉纱、纱布、淡水、运煤、引港、换旗、号衣以及购备应用零杂物件,舰长雇佣书识等,都在公费项目下开支。
公费包干,本来是绰绰有余的。但舰长们对此总是叫苦不迭,硬说不够。不明真相的李中堂只好增加公费,--而再,再而三。比如济远舰,公费原定每月400两银子,追加了15两银子,它每月实际用的绝不超过200两,多出来的300余两全部落入了舰长(管带)腰包。民国时代,这项陋规有增无减。海圻、海容、海筹这样地大舰,每月公费一千大洋,舰长们可独吞800圆!800大洋呢!”
“这等事情萨镇冰也不管管?简直失职!”陆尚荣愤愤不平,“800大洋都快已是少将的军饷了,全国才几个少将?海军还没有哪艘舰地舰长是少将吧?这不等于拿双份还多?”
“陆总长,这倒怪不得萨次长,这个规矩是一直留下来的,刘冠雄时代也是如此,特别是李鼎新当了海军舰队总司令后,生怕下面不拥护他,就极力多发。他知道我们辽系是没有这条规矩的,甚至还找到我们说可以由他想办法在司令部下面列支,给我们发公费,借此笼络我们!”沈鸿烈帮萨镇冰辩解,“萨次长接手海军刚刚两个多月,虽然熟悉情况,但千头万绪都要抓,一时还顾不得公费的事情,再说涉及舰长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卑职认为责任不在萨次长。”
秦时竹脸色铁青:“你们拿了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