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离岸平衡(4)-《国势》
第(2/3)页
“这个状态是危险的,国防军要在民国六年6月,最迟.不过当年12月做好战争准备,动员规模为3个集团军,2715个师的后备力量。而这一切,要求不能明显削弱国土防御力量。”
1916年6月,最迟不过1916年12月做好战争准备?所有人都惊.呆了,满打满算,还有1年左右的时间,总统意欲何为?
“复生?”熊希龄听了半天不得要领,但看着众人都.是若有所思而又不言的模样,只好先提问题,“有关国防建设和规划,既然原先已经做过,自然是遵照执行,今年以来,国家经济形势大为好转,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可以满足这些需要,甚至于,基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再多拨付一些也是应该。但,总统所谓战争准备,而且规模如此之大,我便有些不明白?战争准备针对谁,为了什么?究竟有多少必要,我们希望总统能够阐述的更清楚一些。”
“今天召开大本.营联席会议,主要目的一是总结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二是探讨当下的基本国策;三是针对未来的战略准备。”秦时竹站起身来,严肃地说道,“这三个方面,我事先已经要求四总部准备了方案,涉及最高机密,故而没有给予预先通知或者书面意见,请各位见谅……”
果然如此,秦时竹总是有出人意表的动作,熊希龄和唐绍仪眼光一碰,立即反应了过来――只怕当时硬生生结束中日冲突,除了展经济的考虑,恐怕也有这个方面的战略动作,这是一个自我传承的逻辑体系。两人只是感叹,为什么秦时竹每次都能提前多看几个月甚至1-2年的战略走向呢?
将矛头直指俄国,没有一个人感觉意外,因为秦时竹已经不止一次在大本营联席会议上放出风声过:“对毛子这笔账,早晚要算,连本带利都要拿回来。”秦时竹以降,凡是北疆系统出身,特别是东北出来的官员,无论文武,无论保守还是激进,都对俄国持有敌视态度,甚至还在日本之上。现在的这种战略表态,倒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们先听总统全面阐述一下对俄战略的思路。”唐绍仪笑道,“当年在奉天,除了东洋小鼻子,可没少吃俄国大鼻子的苦头,总统的愿望,一直也是我的夙愿。”
“对俄基于三个立场:第一,欧战爆以来,俄国连连丧师失地,实力大受削弱,国力亦降低到日俄战争以来的最低点,我们经过几年建设,整军备战、扩充国防、展经济,国力也非从前可比,实力此消彼长,是动手的好时机;第二,从战略态势来说,俄国目前重心全部放在欧战前线,东部,特别是和我国接壤的地块,防御实力微不足道,另外,由于国防军在对日冲突中取得了胜利,虽然不足以完全排除日本的干扰,但足以让日本对趁火打劫产生疑虑;第三,从战争机会上说,俄国目前矛盾重重,民众生活极端恶化,有爆革命的可能,一旦如此,则必将天下大乱,旧有统治秩序土崩瓦解,这既是我们出兵防止动乱扩散的缘由,也是我们进行旧债讨还的契机……”
虽然秦时竹再次以先知的口吻预示了俄国革命的前景,但在座的大员无一表示怀疑,众人可都是亲身从辛亥举事亲历过来的,知道一个国家民怨沸腾、内则生活困苦,外则丧权辱国是怎样的一个极端,俄国自欧战以来,局势每况愈下,说是在酝酿革命风暴,亦不算偏离过去经验。只是,如何对待革命,众人还有分歧。
唐绍仪道:“俄国爆革命,我们是否要予以赞助?或者,与新政权保持友好关系,期望用谈判解决被割让国土和其他权益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