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整肃西南(5)-《国势》
第(2/3)页
为了对付无孔不入的记者,也为了对其他关心.政治的外国观察家有个交代,蔡锷住进了医院,而且接受了细致的检查。特别是,主持的还是一个洋大夫。蔡锷原本是抱着走过场的心思去的,哪里晓得,果真查出了毛病。他一开始还不愿意相信,认为是欺人之谈,但更换了好几个著名的医生检查,都是类似的结论,这一点他便不能表示怀疑了。
更何况,秦时竹.等人已经早就将下一步行动都合盘托出,用不着带着阴谋论或者怀疑论的眼光去认定到底是否做了手脚――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而是随后前来看望的某些人士,才让蔡锷知道了中间的林林总总,知道了政治的波澜诡谲。国民党方面,明显表达了蔡锷患病一节的怀疑,甚至有意无意地往中央解决西南的角度来揣测。若是以往,蔡锷对这种信息全然不会毫无想法的轻轻放过,但他现在这副模样,有着只能是厌恶与反感。
国家为什么总是搞不好,就在于有这样的人在。大总统说得对极了――有不少人,决定立场和观点出发的,不是事情的原本,而是他们的利益,特别是她们这个小团体或者个人的私利。蔡锷对这一点深感同意。所以,民主固然是个好东西,但民主很多时候,也往往会成为某些人谋求私利的幌子,特别是争论较多、是非复杂的当口。
蔡锷深以为然,在他这个位置上,他已经鲜明感受到了这一点。唐继尧、陆荣廷在辖区内搞得那一套,表面上说是反抗中央对地方的压制,其实是为了将他们自己的威权压制本省区之上。一方面说中央歧视他们的部队,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按照国防军的样子进行后勤**改造,不愿意接受人员流动和调遣――这样的事实除了用私心来解释,找不到更好、更恰当的理由。
而国民党明显表现出来的拉拢,也让蔡锷心生警惕――他原本以为,秦时竹固然是一片为国为民的心思,但在具体执政上,如果能够更有民主精神或许会有所缓和。但现在看来,秦时竹才采取的行为和举动都是正当的,在国民党已经衰落如此的前提下,依旧还没有放弃争权夺利的野心,依旧还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他只能说,私心已经遮住了人心普遍性的理性。
这样一来,他更能理解秦时竹平时的执政风格,至于秦时竹轻轻点明的――“逐鹿”行动除了极少数人,连大多数内阁成员都不清楚的那段话,他有了更胜一筹的认识,端的是老成谋国,袁世凯败在他手里,当真是不冤枉。
现在,蔡锷已经将自己的命运和逐鹿行动完全联系起来了,医院人多眼杂,自然不可能翻阅有关行动的具体文件,但国防军那些公开化的制度和数据,却是可以大力学习的。特别是,后勤**体制下的兵站作用和部队训练操典,更对蔡锷的胃口。至于有关国策建设的宏伟目标,在内阁做出决议,即将付诸国会表决的议案,蔡锷也是认真进行了拜读。
人家这才是强军、强国,他心中忽然升腾起这样一个念头。这4、5年来,自己自以为在云南干得不错,军政财民一把抓,真要是比较起来,着实差得太远了。他素来是不服输的人物,被这种差距感焦灼得难以安睡,经常是被值班医生和护士警告数次才悻悻然入睡。
好在是条件最理想的单人病房,这点内幕还传不到外面,否则真是让人笑话了。
这样的日子接连过了4天,到了第五天,确切地说,是第五天晚上,蔡锷的病房忽然来了一个人。说是按照院方的吩咐,特意调遣下来对蔡将军进行特护服务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