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时机来临(13)-《国势》


    第(3/3)页

    11月7日,俄国西南战线五十一个师共30余万人向奥匈阵地发起进攻――俄国人也不傻,知道德国这根骨头难啃,首先把打击面放到更菜的奥匈身上。中部部队第十一和第七两个集团军主攻格利纳内和莱姆堡,左翼第八集团军右翼特别集团军担任助攻。11月11日,第八集团军在斯塔尼斯拉夫以南突破奥匈防线,次日占领加利奇,14日占领卡卢什。俄国因主攻方向无甚进展,改而派第七集团军协助第八集团军。许多士兵拒绝服从旧俄将军的命令,不愿意出发,阻挠了进攻计划的实现。

    这期间,德奥已从其他战线调来了十六个师的增援,集结于勃罗得西南,19日开始向俄国西南战线反攻。俄军无力抵抗,仓皇退却。德奥军队全线追击,占领了整个加里西亚和布科维纳,先头部队更是攻进了比萨拉比亚,由于铁路交通为俄军撤退时所破坏,德奥军队才被迫停止进攻。但随着大军推进,比萨拉比亚落入德奥之手,德国在战线南翼不仅拉平了防线,而且还占领了较为重要的出发阵地。

    进攻失败的消息终于引起了民变,再加上本来就反对进攻的布尔什维克在其间煽动,激起了民众更大的愤慨。工人。士兵在圣彼得堡等地举行强大的反战示威。

    hl并不打算这么轻松地放过俄国,12月初,乘最寒冷的季节还没有降临的时候,德国选中了另一个攻击地点―里加湾地区,企图威胁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迫使临时政府让步。德**队主力在鲁登道夫的亲自指挥下,在里加以南强渡西德维纳河,迂回包围并消灭里加地区的俄国第十二集团军主力。该集团军有五个军共十六万人,比德担任进攻的第十八集团军(辖三个军)占明显优势。但是,正如兴登堡指出的那样,俄国无能的不是士兵,而是军官,尤其是挂着将星的军官!面对德军意料之外的攻势,俄军慌了手脚。根据以往两年的经验,一般是德军夏季进攻,俄军冬季反攻。但1916年的事情实在是太怪了,夏季德国没有发动像样的进攻,冬季却发起了一波接着一波的攻势,其态度之坚决,用兵之大胆,战果之辉煌,不要说俄国人料想不到,连原本颇为担心的威廉二世都赞不绝口。面对西线防守得力,东线进展得力的局面,他再一次做起了攫取欧洲霸权的美梦。

    当然,俄国当局对德军进攻的意图并不是没有判别,但总以为冬季进攻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故而放松了警惕。出于对临时政府和苏维埃的仇视,保守的军官团秘密召集了起来,科尔尼洛夫甚至暗地里策划放弃里加,通过让出通道,让德军能继续进攻圣彼得堡这种极端的方式向临时政府摊牌,迫使其让步,从而实现军事**。同时,为了掩盖失败的真相,军官团又将责任归罪于布尔什维克和革命士兵,认为正是因为他们不听指挥才造成了溃败的局面,为武力镇压革命制造借口。

    俄国人忙着内讧的时候,德军在预定的突破地区用密集的炮火作先导,掩护步兵冲锋,突破俄军防线,度过了西德维纳河。11日,德军左翼在里加以西发起进攻。俄军指挥部在科尔尼洛夫授意下,未作认真抵抗。13日,俄军放弃里加,向东退却。

    占领里加之后,欢呼踊跃的德军甚至叫嚣向圣彼得堡进军,但是,随着寒流不断涌入,继续进攻在气象条件上已经不具备了,更由于德国这次进攻纵深很大,战线很长,占用兵力太多,而且可能长期受到牵制,hl清醒地认识到了其间的风险,便停止了进攻。鲁登道夫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圣彼得堡的事情,还要在圣彼得堡解决,这种解决,比我们去解决更好!

    前线失利的局面迫使临时政府急需寻找一个替罪羊,临时政府自身也面临着重大的危机。12月19日,社会党人克伦斯基在政权更替中登上了总理的宝座,次日就解除了刚上任不久的总司令布鲁西洛夫的职务,选择了科尔尼洛夫接替。克伦斯基的选择是颇为无奈的,因为目前找不到比科尔尼洛夫更有统率力的将军,而且,如果不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问题,则俄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科尔尼洛夫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布尔什维克,准备建立公开的军事专政,他对克伦斯基并不认可,认为临时政府的认为都是一批可怜虫、糊涂蛋。特别是在对德进攻的布置上,更是天真的几乎可以去自杀了。

    随着对德进攻失败和科尔尼洛夫的崛起,临时政府的执政党宪政民主党军事基础崩塌,只剩下首都的警察和军校士官生可供派遣。它一方面受到因革命瓦解的十月党、进步党残部和保皇军官团等亲沙皇势力攻击,另一方面则受到革命参与者社会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士兵委员会攻击,威信尽失,陷入颓势。

    12月下旬,临时政府任命的俄军总司令、保皇军官拉夫尔.科尔尼洛夫率先发难,指挥一支哥萨克军队进攻彼得格勒,以消灭叛国者,保卫俄罗斯和沙皇为由,讨伐参与革命的宪政民主党、社会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企图建议以他为首脑的**政府,并准备将来再适当地迎接沙皇复辟。宪政民主党无兵可派,克伦斯基百般无奈中遂求救于赤卫队。经布尔什维克协调,赤卫队和同情革命的士兵击败了科尔尼洛夫的军队。

    临时政府与布尔什维克的联合是基于科尔尼洛夫的军队威胁,这种威胁一瓦解,与赤卫队联系紧密的布尔什维克立刻回到前台,宪政民主党号令失效。为挽回颓势,宪政民主党计划使用临时政府尚存的力量,对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领导层实施逮捕。

    12月23日,立宪民主党党魁、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向协约国声明,保证遵守沙皇政府对协约国承担的义务,把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希望以这种保证来赢得协约国对临时政府的支持。但是,米留可夫的声明明显触怒了一心希望结束战争的革命群众,而这种情绪又为布尔什维克说利用。12月27日,十万工人和士兵响应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举行抗议示威,迫使临时政府不得不撤掉极大的米留可夫和陆海军部长古契可夫的职务。这次示威表明了临时政府危机的开始。

    为了与布尔什维克抗衡,孟什维克和社会党人同样组织一次示威游行,企图表示对临时政府的信任,支持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布尔什维克党及时地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主动领导了这次示威,并通过巧妙的工作,将其变成一次规模巨大的反战示威。结果,有五十万工人和士兵高举着红旗和革命标语、浩浩荡荡地从圣彼得堡的各个角落向市中心前进。他们高呼:“打到战争!”“打到十个资本家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虽然临时政府出动了军警弹压,一度造成了流血事件,但局面并不严重,但内心的恐惧却是无以复加――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计划彻底破产,这次示威除了证明孟什维克已失去了民心之外,还成了对布尔什维克党力量的大检阅。就连米留可夫都不得不承认,“12月示威变成了布尔什维克的庆祝大会。”

    示威结束以后,临时政府感到,利用宣传和公开手法已经不足以压制革命力量的发展,开始就不断纠集反革命武装,如组织军官部队、士官生营、“佐治亚奖章军人”突击营、妇女营等,海拔哥萨克的部队调到圣彼得堡。

    在双方即将摊牌的时刻,布尔什维克也没有闲着,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著名的《十二月提纲》。在这里,他从理论上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指出:“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虽然这段话说得并不公开,但已经表明布尔什维克是不会停留在临时政府构建的框架里,将继续大踏步的前进,倒在布尔什维克脚下的第一个目标,不是别人,正是临时政府自己。!~!

    &^^%#国势025_【第025章】 时机来临(13)更新完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