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北方战争(8)-《国势》
第(2/3)页
“立即电告国内,按照‘卢西塔尼亚号’事件的处理方式,立即和美国沟通,无论如何要让美国继续保持中立。”
卢西塔尼亚号是美国船籍的大西洋邮船,定点往返于美国与英国之间。
一战开始后,卢西塔尼亚号继续从事客运业务,以方便美国和英国的战时交流。当然,这些交流中除了人员以外,还包括英国方面急需的物资――除了军火之外,其余战略物资均有运载。
显而易见。这是违反中立法的行为,所以卢西塔尼亚号不挂任何旗帜,船名也被遮盖掉了。这艘战时被称“大西洋快犬”的新式商船,其速度可以摆拖所有的德国潜艇追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这是极为安全的。尽管1915年5月1日,德国大使馆在美国报纸上登出声明,称任何乘坐悬挂英国旗帜的商船的美国旅客,其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但卢西塔尼亚号的乘客并不把这消息放在心上。卢西塔尼亚号有足够的速度,可以逃拖德国潜艇的袭击。于是,满载着1959名乘客(大部分是美国人)和船员,卢西塔尼亚号从美国纽约出发了。
5月7日,卢西塔尼亚号航行到了爱尔兰外海。在那里遭遇到了大雾。威廉.特纳船长命令把速度减慢到18节。到了11点30分,大雾逐渐消散。正在附近游弋的u20号潜艇发现了卢西塔尼亚号,虽然无法判别船舶的国籍,但由于英国队德国执行封锁,而卢西塔尼亚号又在往英国的航线上,显而易见是英国船。下午2:12分,第一枚鱼雷从舰桥下面击中了她的船身。紧接着,第二枚鱼雷击中了煤舱。弥漫的煤炭粉尘引起了猛烈的爆炸。船上的旅客在惊慌失措中拥上了救生艇甲板。秩序极为混乱,而且因为煤舱爆炸炸开了一个大口子,船身急速倾斜。只有右舷的救生艇可以使用。20分钟后,卢西塔尼亚号带着她的1195名乘客和船员(许多还没来得及跑出船舱)沉入了大海。
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了极度的震惊。美国和英国纷纷指责这是一场残酷的谋杀,德国的报纸则声称卢西塔尼亚号是一艘军火船,否则不会这么快沉没。美国国内“立刻对德国宣战”的呼吁声嚣日上。德国迫于舆论压力,同时因为需要稳住美国人,不但承诺不再攻击美国船,而且还付出了巨额的赔偿金。
由于当时的欧战形势是德国处于完全的上风,美国政府判断形势后,决定接受德国方面的处理结果。事隔2年之后,德国人再一次地击沉了美国船,鲁登道夫敏锐地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
此时,在美国国内,威尔逊总统也在等待着一个契机。
欧战从爆发到现在,已经快3年了,除了美国人赚得盆满钵满外,欧洲各国均已经筋疲力尽。本来,美国人还打算再坐山观虎斗一段时间,彻底让两大集团把血流干,但俄国的革命打断了这个一厢情愿的愿望。
威尔逊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发现,一旦俄德单独媾和之后,德国将面临三方面的好处。第一,德国原本用于东线的百万大军将被解救出来,可以部署到西线,对英法形成压倒性优势;第二,德国从俄国割去领土和最重要的工业资源,有利于强化德国的资源获取能力并且足以改变战略平衡;第三,德国和俄国媾和后,从中国通往德国的物资输送线就被打通了,德国可以从中国源源不断地获取战略物资。实现战争的长期化,立于不败之地,而中国虽然不是同盟国成员,但素来对德国关系密切。
一旦德国获得这3方面的优势,将极大地改变战略平衡并可能影响欧战走向。在战争期间,美国虽然保持着中立,同时也并不拒绝向德国提供物资,但由于制海权为英国所控制,事实上只有协约国集团才能从美国买到东西。在商品交易中,美国人赚到了大钱,而且还让英法负下了巨额债务。假如英法崩溃,这些利益便收不回来了,因此,从美国的利益来说,上上之选是欧战继续保持平衡,如果非要找出一个胜利者,那么只能是英法。现在,英法面临着危险,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美国决定赤膊上阵了。
在内阁讨论的会议上,威尔逊总统已经确定了一条原则,利用一切机会对德宣战,所剩余的。无非是一个借口罢了。现在,德国人把这么好的借口送上门来,简直就是太及时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