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 北方战争(40)-《国势》


    第(2/3)页

    西园寺公望的威望就这样树立起来,毕竟长州派将国家折腾到几乎濒临崩溃的局面,西园寺不但没有造成日本的危机,反而化解了这一番危险局面,特别是在财政和经济上挽救了日本,被众多资产阶级和财阀视为非凡之人。

    自然,一贯对西园寺缓和与注重内政不满的长州派是绝不会接受这个论调的――在他们眼中,无所谓日本的发展与平静,但就是不能接受中国的发展。中国出兵西伯利亚收复故土之后,长州派原本刚刚按捺下去的心思又开始活跃起来,几番蠢蠢欲动,都让西园寺给打压下来。后者深知,日本再也经受不起一场失败了,在对俄行动的重点和着重方面并不是中国,而是俄国。只有从俄国才能攫取最大的利益,才能始终保持与西方的同一阵营。与中国开战,不但削弱了统一对付布尔什维克的力量,而且会导致中国供应高尔察克政权能力的下降,这是英美所绝不能容忍的。

    因此,在滨海地区,日本罕见地保持了克制,除了向北渗入勘察加地区,满足长州派攻城略地的面子情结外,对于国防军在远东地区的行动,保持了相当距离的隔离,而且,军力始终就是保持在3个师团左右,不至于让中国方面感觉压力和不安。日本海军的着眼点也在于德属太平洋诸岛,没有掐断中国远东航运、威胁北部的意图,这点克制,尤其为秦时竹所称道。

    不过,随着欧战的结束,对中国最有利的局面快要结束了,各大列强的势力将要重返远东,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

    对金融有利的第二个因素在于,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国家实力大为增强。不但扭转了财政赤字的局面,而且形成了大量的财政盈余和国有红利,特别是流感药品的生产与制造,更是直接带来了滚滚红利。这样优渥的局面,再加上央行、人民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4巨头的全面布局,使得中国的金融话语权大为增加。相反,英法等传统金融强国本身就饱受债台高筑、币值不稳定的困扰。秦时竹觉得,保持较为强势的华元地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在弱华元还是强华元这个问题上,内阁是有很大分歧的,而且也很难绝对地说谁对谁错。强华元,内在汇率系数高,有利于原料进口,不利于成品出口,但对于清偿外债具有溢出效应;弱元,内在汇率系数较低,不利于原料进口,也不利于清偿外债,但有利于成品出口。

    从中国的实际来看,进口原料的领域不多,除了石油之外,所有战略物资基本都能自给,之所以保持这个局面,不是因为进口货价格高舍不得进口,而是为了保证完整的供应体系和工业分类,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什么都有一点,依kao国际市场是非常危险的。比如粮食,小国可以完全不考虑自足问题。掏钱买就是了,中国虽然面临列强粮食倾销的问题,但如果话题转过来,主要依kao国际市场解决粮食问题则是天方夜谭――既不能有这么多的剩余谷物也不可能有支付得起的价格。

    穿越组在讨论时,不约而同地想起两句名言――一句是“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贵,中国卖什么,什么就便宜”,另外一句是“中国人出口2亿条裤子才能换回一架波音”,这两句无奈的言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面临的困境。

    因此,币值高低本身不是问题――英镑长期比美元价值高。不见得应该英国就比美国牛,关键还在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辛亥以前,自然不必说,中国是任人宰割的猪羊,到了现在,虽然还达不到平起平坐的地位,但至少手中有货、心中有底,保持较为强势的华元,有助于表明中国的立场。中国是立足于本国市场――这一点是与日本截然不同的,所以中国可以采取强华元政策,日本选择了弱日元政策。

    相对较强的华元,也能排挤外国货币在中国市场上的流通,原来因为中国的积贫积弱,英镑、美元等外汇在有钱人眼中都是身份的象征,欧战改变了这个观念,英镑、法郎比华元贬值快得多,因此选用华元更为可kao、更有内在驱动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