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 最长的一仗(18)-《国势》


    第(2/3)页

    “是的,总共有4万左右的部队,连同原先城里驻扎的部队,满打满算不会超过6万。”

    “很好,非常好。”原以为这样的情报会让蔡锷很不爽,但现在看来,对方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惊喜的神色,当真是有些出人意表了,“哥萨克基本上被消灭了,红军就没有机动力量了。”

    孙传芳想了想道:“松坡兄,虽然红军缩进去有利于聚而歼之,但强攻的话,困难也无形中加大了,对我们并不有利。”

    “现在还是夏季,离天寒地冻还有4个月呢……”蔡锷这句话一出口,战场之人便恍然大悟,原来司令官压根就没想着攻坚,而是打算用围困战术将毛子耗死。但是,这其中又存在着变数。大军驻外,每日耗费不菲的物资补给,虽然国防军这几年日子比较好过,应有尽有,但大家都是精打细算惯了的,有钱也不能这么挥霍。

    直到第二份电报打开,大家才明白大本营的思路。

    中亚方向已经动了,现在就要看红军会不会派援兵来。倘若鄂木斯克一直围而不打,则对于红军救兵也是一种牵制,是顾鄂木斯克还是顾中亚方向,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疑问。反正西伯利亚铁路运力不济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只要国防军步步推进,建立稳妥的基地之后,整条铁路线都面临国防军的威胁,更不必说单纯空中优势就能够让红军喝一壶了。

    消耗战看上去累一点,但却稳妥许多,更何况大本营源源不断地推出新式兵器,步兵炮、装甲车、坦克、飞机各种型号层出不穷,能不能适应实战需求非得现场实践才能明白,鄂木斯克还算是个不错的试金石。一下子把人打死固然有点过瘾,但也缺了不少乐趣。

    “我命令,除原有兵站迅速恢复以外,其余兵站务必加紧建设,2个月之内必需全线完成。”兵站的位置是参谋部已经反复考量过的,最近一个兵站到鄂木斯克郊外的部队集结地,最起码还要8-9个兵站需要建设。2个月的时间看上去比较长,实际也是有点紧张。

    更何况按照要求,在鄂木斯克郊外还要新建一个飞机场,从这个机场出发,能与新界的机场互为犄角,半径500公里的覆盖圈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意味着鄂木斯克以西至少500公里的铁路线纳入了飞机轰炸区,无论敌人怎么躲避,这500公里都不是一个夜里能开完的,天一亮,西伯利亚旷野上所有的火车都是靶子,部队还好,可以就地疏散,物资是绝对躲不开去的。从夏季到秋季,除了个别时候,几乎都是飞行条件良好的季节,只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南下,那时候才不适宜用兵,可鄂木斯克要是能撑到那个时候,恐怕早已是饿殍遍地了。

    算来算去,以慢打快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个中央师会同1、3、4各师包围鄂木斯克,同时抽调兵力新建兵站,各部工程兵协助建设机场。”蔡锷斟酌了一番,“重装支队暂不归队,依旧保留**建制,追杀一切敢于突围而出的红军……”

    开头几天,布琼尼等人还在为及时撤退、摆脱了中国人的合围圈而感到庆幸,但劲头一过去后,却发现有更多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