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国防计划(6)-《国势》


    第(2/3)页

    民国十三年(1924):新建一等巡洋舰吨级),二等战列舰吨级),总计约4.2万吨;

    民国十四年(1925):新建二等战列舰吨级),战列巡洋舰吨级),总计约5万吨……

    以上计划一共更新吨,部分计划要延期至今民国十六年方能全部完成,7年间,原4海舰、同安级3艘,鲸波、龙湍、北运退役;应瑞、肇和、飞鸿、希望等转入训练序列,再加上鱼雷艇部分更新,约有4万余吨舰艇更替,实际吨位总数可以控制在42万左右。”

    “海军可以造战列舰了?”陆尚荣一愣,随即又笑了起来,“胃口倒是真不小嘛。”

    具体的海军军费,一下子当然是难以得出的,但基本的概算却很容易算出来。从民国三年开始启动大规模造舰以来,基本上每海军吨的费用在2000元左右,这个平均成本虽然并不稳定,但基本是围绕2000元一线浮动――建设初期,技术水平低,但原材料便宜;建设后期,因为战争需求推高了钢铁价格,但技术开始熟练起来,总成本基本还是稳定。按照吨的造舰规模,大概需要再加上人员的招募、日常维持、训练、损耗等等,光是新舰艇部分就要每年1个亿以上,再加上原有舰艇的保持、各海防基地的新建、各要塞的强化,海军费用没有1是根本压不住。

    难怪程璧光如此忐忑,看来他也知道这个数目有点儿惊人了。一时间,众人都不吭声,僵持在那里。唐绍仪目瞪口呆,他没有想到海军的胃口会这么大,颐和园的费用当然只是个玩笑而已,一个游乐园,一年收入不到100万,即便从民国三年开放到现在,收了门票收入还要修缮、养护以及人员费用,净利润不过几百万而已。他原本以为每年短缺500万左右,再怎么紧张,政府挤一下也就过去了,但从海军目前的情况来看,不是500万,而是5000万以上的预算缺口,这就补不住了。

    秦时竹用手指头敲敲桌子,一副思索的模样,他当然知道太平洋海军竞赛最后的结果: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英国,那庞大的造船计划都没有实现。

    “海军的计划,有些我同意,有些不能同意。”秦时竹开了口,唐绍仪就感觉心里一松,他最怕大总统应承下来,虽然军费总盘子3.5亿刚才已经定了,但变数还是有的。秦时竹这么表态,着实让人放心了很多。

    “具体说来,2艘战列舰的计划我是不同意的,2艘战列巡洋舰,也要思考一下。”秦时竹转过去问何峰道,“今后5-8年,海军有新建2-3吨级别军舰的能力么?”

    何峰摇摇头:“恐怕够呛,在考虑德国技术援助和吸收后,2万吨的军舰是造得出来,但2万吨的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很难正常运行。”

    萨镇冰和程璧光不语,这是实情,中国确实尚不具备造这些大舰的能力。别说2万吨,就是那2艘8500吨级的巡洋舰,造得也是磕磕绊绊,毛病不少――设计没啥问题,德国人都点头认可的,但工艺委实差了点。特别是发动机和燃油锅炉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更是低下,只有日本平均水平的40%,英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不到德国平均水平的30%。本来按照德国的设计再加全套燃油锅炉,理论最高航速怎么都得跑出32节来,但海试了几次,死活只能跑出29节,而且故障不断,造船厂不得不在军舰交付后仍然在舰艇上派驻工人和技师,以便应急,当然,第二艘比第一艘要强一些,但仍然比不上平均水平,这让装备部深以为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