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边境线上的战争-《辛亥军阀》


    第(2/3)页

    “百里兄,法国的军队也不是没有动作,他们派遣了十三个师加强了马奇诺防线!”

    对于法军这种黑色幽默蒋百里也忍不住想要发笑:“法国只要派出十个师,甚至五个师就能让德国退缩,现在希特勒手上的力量很有限,而法国人不派一兵一卒进入德国,相反自己用十三个师加强防备,再硬的乌龟壳都有被打碎的一天,法国这是把鸵鸟精神发扬到极致啊,完全是自己欺骗自己!”

    经过了几次的试探,中国的高层对于英法虚弱的本质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不敢对德国强硬,不敢对意大利强硬,也就别指望着能够对中国强硬。

    “大总统,我看您还不如现在就回北京,主持大军,立刻攻击印支三国,将中南半岛拿到自己的手中,然后尽快的清洗当地的土著,咱们越是早一点控制南洋,就越能够占据主动,有些脏活累活黑活就应该开国的时候去做,后辈没有咱们这样的控制能力,而且时代在发展,民族主义也在崛起,往后的事情恐怕就不好办了!”

    乔宇也十分赞同蒋百里的说法,的确开国的一代人必须要尽可能的为后代扫清障碍,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哪怕是因此招来非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百里兄,这次巡视不能轻易结束,南边的事情让吴桐处理就行,法国已经不足为虑,真正让咱们担心的是苏联人!”

    沙俄这个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让欧亚两洲的国家感到了切实的威胁,双头鹰对于扩张的热衷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中国夺回了外东北,又扶持了一个远东共和国,算是将俄国伸向太平洋的一个头彻底斩了下来。

    但是新一代的沙皇斯大林是绝对不会甘心退缩的,随着苏联的实力提升。中苏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双方剑拔弩张。气氛很严峻。

    专列进入库伦之后,情况就和内地迥然不同了,这里正对的并不是中苏边境,而是中国和远东共和国的边境。

    两国关系并不算严峻,相反还十分友好,自从托洛茨基的风波结束之后,远东共和国的国策就发生了重大变化,主席克拉斯诺晓克夫想要在两个巨人之间寻求平衡。自然而然的就要和中国展开合作。

    更为重要的是远东共和国面积虽然不小,但是人口十分有限,加上地处寒冷的高纬度地带,几乎什么都不能生产,支柱产业就是采矿,靠着矿石换取轻工业产品和粮食。

    在这个方面中国比起俄国有着太大的优势,事实上远东共和国每年要从中国进口数千万的物资。同时还有数之不尽的物资通过远东共和国向俄国走私。

    在苏联目前的体制之下,农村受到很大的压制,尤其是粮食要优先供应城市,还要出口换取机器设备,很多农民都生活在温饱线之上,当然不能就此认为他们就没有消费能力。相反谁都有一些野路子,只要能把物资运到俄国,就不愁黑市的销售,这其中的利润还是十分惊人的。

    当然在大战的气氛越来越浓烈的世界,中国也绝对不能放松。在边境线上大修国防工事,建立野战机场。挖防空洞,设立观察哨这都是不可缺少的行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