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印度洋上的珍珠链-《辛亥军阀》


    第(2/3)页

    为了做表率,张学良等人也主动带头学习阿姆哈拉语,一年多的时间下来,张学良这些人基本上都能够熟练使用阿姆哈拉文了,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书写文件,至于阿军士兵能掌握五百个单词的还不到两成,学习能力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阿军的素质还是比以往提升了很多,尤其是想要升职当军官首先要通过的就是文化知识考试,过不去什么机会都没有,就算是权贵子弟也是一样,没有后门可走。

    这对于阿军来说无疑是一种颠覆,以往贵族和普通人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集团,军官只能由权贵担任,底层民众只能老老实实的当大头兵,现在却变成了唯才是举,只要有能力,肯学习,成绩优秀,底层士兵一样可以比贵族升迁的还快,要是立下战功,能够得到皇帝的亲自表扬。

    这毫无疑问是很好的激励制度,阿军的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士兵不再畏惧战争,相反还把战争视作改变命运的途径,闲暇时间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然中国下大力气推行文化教育也是有另一番算计的,非洲地区多数都是英法殖民地,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如此一来这些殖民地在dú lì之后,还要收英法的遥控,而阿比西尼亚则是一个特例。

    中国现在推广文化教育,而阿比西尼亚本国的书籍人才也都有限,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学习外国的著作,汲取营养,这样就必须学习外国的语言文字,由于有了中国顾问的教授,他们下一步很自然的就要学习汉语,看中国的书籍,进而学习中国的思想文化。

    事实上就在两年之前,乔宇正式派遣了五位大学教授进入阿比西尼亚的游击区,成立了第一个海外的孔子学院,负责传播中国思想文化,学习谁的文化,天然就会和谁亲近。

    中国想要做的就是在非洲打造出一个汉语文化圈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影响这个大陆,现在不过是撒下一些种子,至于会收获多少,那要几十年之后才能看到,不过乔宇很清楚这绝对是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

    张学良和塞拉西看了看士兵的装备情况,然后又到了演武场,一些中**人正在手把手的交给阿军使用火箭炮的方法,周围还有不少士兵认真听讲,这些人都是阿军之中的精锐,学习能力最强的。

    其实区分阿军的战斗力也很容易,哪支部队的汉语水平最高,哪支部队就是精锐。汉语水平高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学习更多的先进知识,能够操作更复杂的武器,自然也是最早换装的部队。

    张学良第一次见到一些黑人在背诵唐诗的时候,也感到了天雷滚滚的感觉,不过现在也都习以为常,107火箭炮的操作十分简便,经过讲解之后,很快就有人学会了,并且开始实际操作。

    张学良和塞拉西都在一旁观看,一名阿军士兵射出了第一枚火箭弹,落在了一千米之外的卵石堆之上,石块崩裂碎屑漫天飞舞,看起来威力就相当不错。

    塞拉西也看得十分高兴,有了这种武器之后,意大利人在山路上设立的据点碉堡都不在是问题,阿军能够一个一个的全部吃点,塞拉西甚至能够看到意大利人被灰头土脸的赶出阿比西尼亚的场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