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八月十六-《汉生指南》
第(2/3)页
上述文亮的履历,前一段是来自《刺史府吏员薄》的记录。其中的种种都是有根据的,如果有人真的到汝南慎县去拜访文亮,就能在那里找到文家。当然,是不会看到文亮的。后一段才是文亮的真实档案。为了切实控制流民屯,张涵等人几经商议,终于确定了这个方法。迄今为止,已经有三百八十多名族学毕业生通过这种途径,成为青州的小吏,占据了九成以上的流民屯屯长。而管宁推广教育后,作为先生加入的,那就更多了。
屯长很多来自农事组,不过,为了防止泄密,作为流民屯长之前,他们都要经过培训――每个屯长都由刺史府配给一本《?胜之书》,然后,照本宣科,教导流民如何种地。当然,他们推广应用的,都是区田法――对农具要求高而亩产量低的代田法,并不是推广的好选择。然而,亩产三四石的区田法,已经是当时极为先进的技术了。尽管已经发明一百多年了,但很多农户仍然是闻所未闻,这主要是因为区田法太费人工。换句话说,亩产量提高了,每个人能耕种的土地面积却减少了,并不划算。不过,用来安置流民却是正好,同样的土地上就可以安置更多的流民。而且,对农具的要求基本没有,大大降低了安置成本。
“……,今年收成很好,我刚刚试验了后稷法,效果不错,屯里的人都准备来年试试。屯里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后稷法是种法的一种,也是最原始的种子包衣技术,在家中的试验结果是,可以提高十二分之一的亩产量。
“哦,”张涧点点头,每年春种秋收之际,他都要到各地的流民屯巡视一遍,但今年可不光是为此而来,“子明,屯中可有什么异常情况?”
文亮微微改变了站姿,以掩饰自己的兴奋,再怎么样,也是按照战士的标准训练出来的,种了几年地也不是不好,可听说有仗打,他还是忍不住激动,但他随即有点黯然,人这一辈子……他勒住了自己狂奔的思绪:
“没有什么异样,管小二又悄悄来过一回,李老汉这两天正拉人喝酒……”
――――――――――――――――――――――――――――――――
“这事我不同意!”赵长有“咣?”一下把酒碗扔在了案子上,“文屯对我们那是有大恩的,我们不能忘恩负义……再说,好好的日子不过,折腾这些做啥?”
李老汉的脸色微变,看的出,在座的七八个人都有些犹豫了:
“文屯人好,对咱们是不错,可有什么用,他就是个小吏,说了也不算数,每年种这几十亩地累死累活的,手里能够剩下多少?一半要交租,然后还要交赋税,就剩下三分之一,不过勉强糊口而已。
文屯有能耐,对咱们有恩,到时候,咱们给他封个大大的官,也也算是报答他了……”
“就是,文屯是对咱们不错,可服徭役的时候,文屯的鞭子也没有留过情,难道赵叔你没有挨过?”
王老五随后接了一句,话里明显有挑拨的意思。
徭役是赋税的一部分,分为兵役和其他,如今兵役虽基本没有了,但戍更钱还是照收不误,而劳役更是每年都有,文亮也只能将劳役安排在每年的农闲时节。
不过,在服役的时候,文亮管制极为严格,决不容情,所有人必须服从命令。
在座的人多被文亮的鞭打过,听李老汉一说,有人不免有想起当初的事情。
“呵,姓王的,你还真敢说,这两年谁挨过鞭打了?就你自己吧?!
也不看看你做的那点事,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还好意思开口,也就是文屯,你要落到我手里,早把你打死了!
当初,几十万流民一起涌入青州,流民所在,二十里之内必有郡国兵监视,闻令不从,立杀无赦!
难道这话是说假的吗?
庆云屯、老丘屯、南宫屯……”
赵长有冷笑一声,反驳起来,随着他念出的一个个屯名,众人脸上都白了。官府的人说乱世用重典,可真下的了手。不管有道理没道理,胆敢聚众闹事,不服从命令的,郡兵立刻就开过来了。三声号令尤未遵从者,立斩!十几个屯的鲜血,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条命令。
那时候,情况十分危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何况,这是上百万人。有流民聚众闹事的,也有对流民趁火打劫的,百万流民就是一座火山,前者稍有变故,张涵就毫不犹豫动用军队。不过,张涵对后者也毫不留情。国难当头,勾结黄巾,意图激起民变,这顶帽子一扣上去,不管是谁,也只有死路一条。
“被鞭打,总比被砍死强。”有人嘀咕了一句。
“小五,不要乱说话!”李老
不妙,连忙说了他一句,“文屯待我们不薄,我们也富贵给他,将来就让文屯当太守、当丞相,我们也是对的住他了……”
这话一说,人人意动。对苦哈哈的人来说,有机会拿出脑袋博一博,也值了,文屯当丞相,咱当个将军也成,到时候娇妻美妾……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大汉国的气运到了,奉管上师的法旨……”
见众人动心,李老汉趁热打铁,煽动起来。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几人齐声应道,赵长有嘴唇动了动,也低声合道。上师的旨意不是他能抗拒的。孙小三也在众人之中,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跟随着众人一起行动。
――――――――――――――――――――――――――――――――
“子明,你心中有数,我也就放心了。”
张涧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走了两圈,才从袖中掏出了一张纸来,“子明,这是黄巾骨干成员的名单,你看看有没有需要增补的……”
“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