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三十二章 案件-《汉生指南》


    第(2/3)页

    张音抬眼偷看了张涵一眼,立刻就把眼皮垂了下来。张涵脸上没有丝毫表情,面沉似水,但张音随他日久,一见便知他心中大是恼怒。

    张音目不斜视,专心致志地读起了资料。张涵是个胸有城府的人,动怒的时候并不多,看起来是个和善宽厚的人。不过,张音可从来也不敢轻慢张涵,他一向认为,张涵比脾气暴躁地人可怕多了――张涵是很少生气,但他志向远大,心中自有规划,有必要的话,杀起人来,一点都不手软。张音不能不提醒自己,千万要留神。

    坦率地说,张涵行事通常会留有余地,只要不逾越某几个敏感界限,便不会有大事,至少不会有性命之忧――一旦越界,张涵绝不留情。当然,这许多年下来,张音对张涵也有了很深的了解,知道界限在哪里,行事自有分寸。故而,张音却也谈不上惧怕张涵。

    张涵沉默不语良久,屋子里的气氛沉闷而压抑。张音早已经读完了资料,端正地坐在那里,头微低,余光停留在张涵的身上。既不会与张涵的目光交汇,也不会忽略张涵的动作。

    “元心,你说,他张怎么敢?他们怎么就那么大胆?难道给他们的还不够多,还不够花用吗?张是二公家的孙子,光地就赏了他千亩……鼠目寸光!难道他们不知道,有张氏方有他们,就这么拼命的贪图些儿蝇头小利……也是怨我了!”

    张涵声音低沉沙哑,在寂静地屋子里,也显的很微弱,但声音里却满是悲愤。说着说着,声音就激昂起来。张氏大兴,方是最大地利益所在,想要钱财女人,用点心思,在哪里不能得到,需要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偏偏这些人迫不及待要杀鸡取卵了。说到后来,张涵忍不住叹了口气。

    张音一惊,把头垂地更低。

    这事说来,也不希奇。树大有枯枝,县张氏大半族人迁移到了青州。其中自有一二不成器的。像在族学学习的,后来从军从政一直跟着张涵的,自有各种规矩在管束着,倒也罢了。他们每天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去惹事。可加入族学终究是福利,有些家境好的,嫌弃族学辛苦,不愿意加入族学读书,这是不能强求的。

    在鲁国的时候,开始是张昭理事,老爷子管的严格,没人敢乱来。后来张何管家,他心慈手软,却不过情面。可年头久了,乡里乡亲地,到哪儿都能与张氏拉上点儿瓜葛,也轮不到有人作践。再说,张家在鲁国一手遮天,却不是张氏。

    而到了青州就是另一回事了,别说普通人家,就是一般士绅也与张氏说不上话。而张青州张车骑割剧一方,俨然诸侯。打着这个招牌,谁会不给几分面子。出了什么事情,也就是赔钱了事。这样一来,可有一比――龙归大海,虎入山林。再加上一些善于巴结小意的,勾结唆使,为虎作伥。这才一年多地时间,就把昌阳县搞的乌烟瘴气。

    去年年底,张涵在临停留了几日,张音也提过这事。

    张涵要回昌阳过年,来去匆匆,也没细问,总觉得张评尚可,不至于有大问题。在过年的时候,张涵也与父亲说过此事,要他严加管教族中子弟,又在祭祖的时候,提了一下。因是过年,张涵也不号多说,点到为止而已。

    殊不知,不是事情严重到一定程度,张音也不会主动去提这事。这不,年后消停了没两个月,这些人便变本加厉,短短几个月时间,又做出这许多事情。无奈之下,张音犹豫再三,只好旧话重提。

    “主公,都是我疏忽大意,没能及时发现……”

    张涵如今这么激动,那是有着愧疚在内的。这话张音自不会接岔,反而把责任都归于自己,又劝说张涵:

    “升米恩斗米仇,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人不过是利欲熏心,利令智混,鄙微小人而已,主公何必为他们动气……”

    张涵的气来的快,去的也快。事到如今,张涵也没什么可选择的,无数政权在建立之初,都因为类似的问题没有处理好而迅速崩溃,他自不希望自己是下一个。既然如此,他也就没必要与这些人生气了。

    “元心,不说这个了。这不会是个特例,把这方面的资料整理一下,过两天给我……”

    反正,都是要动手,张涵迅速盘算着,可否废物利用,以此为契机。发动一次针对“贪官污吏、恶霸劣绅”地清洗运动。

    ――――――――――――――――――――――――――――――

    “正南,来啦?起来吧!”

    张涵虚扶了一下,审配顺势而起。看得出来,审配这年来过的不错,态度从容,信心十足,气度却更为沉稳。令人一见即知,他是大权在握的成功人士。

    “主公……”

    审配开始汇报这几个月的工作。

    将审判权从地方官员的手里剥离。变相削弱了地方官的权力,自不会得到郡县守令的支持。但审配也是个有能之人,在冀州很有声望,已经基本建立起一整套体系。不过,汉律繁杂,娴熟的人很少。很多官吏不过略知一二。

    张涵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听审配讲述。听到此处,张涵微微点头。此事却怪不得审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去了也没有办法。看来,是要建立一所法学园了。不过,汉律地繁杂也是个问题。汉律也有援引前例的习惯,即一个案件的判决,可以作为另一个案件判决的依据,如此一来,汉律也就更加繁杂了。应该重新整理一下。减少法律漏洞――张涵随手记下了这个问题。

    “哦?巨鹿孙伉吗?”

    审配讲了足足有一个时辰,张涵放下了所有的公事。听取他汇报。偶尔,遇到感兴趣的。也会询问两句。

    “是地!冒用主公檄书,还请主公降罪!”

    审配伏身请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