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五十九章 北定辽东[3]-《汉生指南》
第(2/3)页
“哪里话,这些人里多半是奴隶,而奴隶大多是汉民,这一批人要从给予自由的,这就去了一半。至于俘虏的乌桓人,也以老弱妇孺居多……”
嘴上抱怨着,张涵却眉开眼笑。
对于异族,张涵的想法是:一手挥舞着大棒,一手拿着胡罗卜。大致说来,不曾抵抗就投降的部族,服劳役五年,即可成为大汉国民,享受一切正常待遇;而顽
的部族,则全部充作奴隶。
按说,上谷乌桓理应归为前者。但是,张涵在其中大肆征兵,上谷乌桓家家户户都是军户。而且,上谷乌桓帮大汉守边多年,张涵也需要一个榜样,便给予了优惠待遇。至于三郡乌桓,大汉国一贯的敌人,又在一败涂地后方才投降,处置自是最严厉的――全部成为奴隶。老弱妇孺会被卖给私人,十四岁以上的男子则都会成为官奴,在监管下,承担各种重体力劳作。其实,三郡乌桓也是张涵树立的另一个榜样。
不管怎么说,能够轻取三郡乌桓,张涵是很开心的――蚊子再小也是肉。再说,张涵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在中原。人都是势利的,平定三郡乌桓一战,打出了汉军的威风。在此基础上,稍微安抚一下,就能确保北地的安全。
张涧辅助张涵处理政事多年,他所关注的,却与众不同。这也是理所当然,张涵治下,用工之处极多,张涵不肯自食其言,张涧就不免捉襟见肘了。说起来,张涵总掌大要,张涧负责具体安排。张涵既想马儿跑的快,又想马儿不吃草,自然便为难张涧了。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张涧随口说了几句,脸上没有丝毫喜色,踌躇了下,他才义正词严地劝说道:“主公,杀戮过甚,终非好事……”
见张涧满口的仁义道德,郭嘉听了片刻,终于忍俊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众人心领神会,都不觉莞尔。
“元溪,杀戮确实不是件好事,”戏志才戏谑道:“可战场之上,刀枪无眼,总要打赢了,才顾得上抓奴隶……”
“这倒也是,”张涧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奴隶再重要,也比不上自己的战士,“不过,这一战下来,连三万成年男子都没抓到,斩首却接近两万了。这个损伤也太大了!如果这样下去,恐怕朝鲜一地,不足以解决问题……”
“这个……”
戏志才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也是个问题,此时挑起北方战事,目的很明确,张涧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张涵闻言微微点头,深有同感:
“元溪此言有理。然而,话是这么说,可我们在后方,距离遥远,不明白前线情势,也就不可以直接干预前方的战事。这样吧!把俘虏战士,和斩首的功绩等同起来,同时,俘虏可以额外得到一份奖励,算是多得的战利品……”
“嗯,这个办法不错!不过,前线将领是否依然给予处置权限……”
戏志才是怕前方将领束手束脚,从而作出错误决断。
“那是当然!文臧,我不会剥夺将领的处置权限……”
俘虏如何处置,前线将领当然要拥有全权。张涵不会做因噎废食的事。说到奴隶,张涵忽然想起一事,便转身询问许陵:
“仲渊,倭岛那儿的情况如何……”
许陵如今重新担任了薄曹从事,他是个伶俐之人,提头醒尾。张涵这时提到倭岛,说的自然是奴隶贸易:
“主公,倭岛的情况不错……”
这些年来,张氏基本垄断了倭岛的贸易。卖给倭岛的,有陶瓷、绸缎、糖和酒等奢侈品,也有盐铁等生活必需品;而购入的,则有真珠、青玉、硫磺、炉甘石、木材和金银铜矿石。反正,卖出的都是消耗品,买进的则多是各种资源。倭岛是个好地方,人口众多,资源也不少。小小的岛屿上国家过百,贵族很多,奢侈品的销路尤好。倭人很能吃苦耐劳,也愿意与张氏贸易,海曲造船的木材有一半就来自于倭岛。
大汉国的对外贸易里,奴隶向来是重要的进口商品。张涵缺乏劳力,不免就把主意打到这上面来了。从今年年初开始,张氏船队开始大量购入奴隶。由于倭岛距离近,倭人吃苦耐劳,服从性好,从而受到了广泛欢迎。
“倭岛如今以卑弥呼为女王,下有四十七国,但各有兵马,情况类似于春秋时期共尊周天子,尊其位而无其实。女王国以南,尚有狗奴国等数十国,皆是倭种,各有国王……”
许陵简单介绍了下倭岛的情况。就说起了奴隶贸易。倭岛进入奴隶社会为期不长,但在此前,岛内一场大乱,使很多人沦为奴隶。说到此处,许陵的话就含糊起来。
其实,倭岛的奴隶不少,但在张氏大批量购买后,还是产生了供需缺口,价格一路上扬。不过半年时间,在倭岛的奴隶价格就翻了两番。可想而知,掠民为奴隶,大是有利可图。倭岛内国家众多,领主们自行征税,自领兵马,俨然自成一国,彼此之间的矛盾素来不少。通过掠夺到的奴隶,可以同船队交换到大量财富,有不少领主便使人以盗匪的身份从临国掠夺奴隶。换句话说,张氏变相鼓励了这种行为。
近来返回的船队报告,倭岛近期形势紧张,部分地区还发生了公开冲突;有领主订购了不少铁器,并希望能得到武器――哪怕是高价。
…。种种迹象表明,在不久的将来,倭岛奴隶来源泛,价格也会逐步降低。”
嗯,这个办法不错。先提高价格,挑动他们互相掠夺奴隶,待各领主打起来,再贩卖军火,通过提高武器铁器等军需商品价格,将奴隶实际价格降下来。到时候,即便有一二明智之士,也无法阻止别人进攻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