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七十三章 人生总有意外-《汉生指南》
第(2/3)页
――――――――――――――――――――――――――
“哦?好端端的,呼厨泉怎么会要求归附?一会儿要求保持原状,一会儿要求归附,呼厨泉到底在想些什么?”
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到达信都不是什么新闻,但他突然间上表称“感念天子仁德,请求归附”,不免有些突兀,不能不引人怀疑。议郎赵彦这话显然是说中献帝的心意,献帝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贾诩,等他回答。
汗!好端端的,呼厨泉当然不会愿意,可在雪亮的钢刀威胁下,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动摇的,就不多见了。呼厨泉这些年都忍耐下来了。不想当烈士,自然便“千肯万肯”。
“赵议郎这是什么话?陛下聪睿仁德,方有远夷来附……”
趋炎附势之人,什么时候都不少见,侍中孙盛笑着说道。见贾诩注目,孙盛笑地更开心了。
“这个……”
赵彦无言以对了,他总不能说献帝德行不足吧!
“陛下……”
贾诩没有理会二人的争论,只对献帝说话。他历数了南匈奴老单于羌渠的忠心。又述说了单于呼厨泉的困难处境――老单于死在老须卜骨都侯之手,呼厨泉又是须卜尤迎接回来的。在他的述说中,把单于呼厨泉的处境描绘得极其险恶,自来信都以后,见识到大汉的繁华,感念天子地恩德。复得安居,这才动了归义之心云云。
贾诩用辞典雅,雕章琢句,把整篇文章作的是滴水不漏,感人肺腑。众大臣不是不知其中必有缘故,可都知道,这是大将军张涵的主意,为了一个匈奴人与大将军翻脸,献帝也是不肯的。
于是,献帝下诏。正式封呼厨泉为归义侯,赏赐若干。
……
“假作真时真亦假!文和。你看,谁还敢说。给呼厨泉的诏书不是真的?”
随手把诏书点燃,在袅袅地烟雾里,张涵笑道。贾诩这趟去‘归义侯府’,明说是宣诏,实则把诏书换了回来,又取了呼厨泉的亲笔书信回来,把事情作了个了结。
“将军,只怕起居注里的时间对不上的……”
贾诩苦笑连连。他是想当个忠臣来着!
张涵轻蔑地笑笑:“文和多虑了!事到如今。难道呼厨泉还敢反口不成?”
‘这话却是实在,事到如今。别说呼厨泉,就是天子有如何感与你争辩……’
贾诩笑笑,嘴上不说,却腹诽不已。
――――――――――――――――――――――――
“……南匈奴诸单于守边百年,呼厨泉单于诚心归附,特准予南匈奴迁居内地安置……”
历来新单于继位,汉帝除了派遣使者给新单于赐玺书,拜玺绶,并赏赐冠帻、绛单衣等事物,还要赏赐诸王和骨都侯以下的头人。这次献帝下诏,众人都以为是要给予封赏的,谁也不成想,竟是要南匈奴内迁的。
帐中的大人们面面相觑了半晌,忽然七嘴八舌地吵了起来。明明已经下诏允诺保持原状,怎么能出尔反尔,难道汉天子就如此言而无信?!
看着义愤填膺的南匈奴各部大人,田汾勃然大怒,大喝一声:
“大胆!天子一言,驷马难追。诸位此言差矣!我大汉天子岂愿出尔反尔,只是呼厨泉单于朝见之时,苦苦哀求。陛下感念老单于死难,又听说新单于处境艰难,迫不得已,这才勉强同意。
这有呼厨泉单于的书信在此……”
“放屁!”大帐中陡然静了一下,须卜师猛地从地上跳了起来,“分明是你们想要吞并我南匈奴!”
白痴!这话知道也不能说地!
田汾心中暗笑,却表现的极为愤慨:
“笑话!南匈奴区区荒野之地,与我大汉相比,财富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既无奇珍,又无异宝,我大汉吞并南匈奴有什么好处?
反之,南匈奴迁入内地,我大汉还须分给田地,给予粮食,待给钱财,以便能使南匈奴人安居下去……”
“胡说!我南匈奴牛马无数,骑士万千……想吞并我们,没那么容易!”
田汾冷笑一声,呲之以鼻:
“我大汉从未曾想过要吞并南匈奴,陛下垂怜呼厨泉单于,这才给予地是恩德,如果诸位不愿,我大汉也不会强求……”
田汾上前一步,环视诸人,他自恃有汉军在后,眼中精光闪烁,凌厉非常,人人不觉退缩避开了他的目光。
“愿意与否,诸位可以一言决之,我大汉决不强求!”
“……”
须卜师为其气势所迫,心中恼怒,却也冷静了几分。此刻他不开口,帐内一时鸦雀无声。
开玩笑,说不强求,谁信呀?谁敢信呀?
想必田汾一去,张律就会率领大军前来,把不愿者皆化为粉。
“何去和从,诸位可要三思啊!”
状,也不多说,转身昂然出了营帐。一行人漫步上跑出了匈奴人的营地,田汾这才发现,他的内衣早已经湿透,犹如水洗一般。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