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过年福利-《四合院之随身农场》


    第(2/3)页

    “让冬菊自己去买糖,你跟我回厂里,我让人把咱俩得过年福利都领出来,再让后勤借支给你三十斤玉米面,就今晚上摆四桌吧,省的你明天还要请假。”莫斌叹了口气,你大爷的又是我的事!

    傻柱张嘴想争取一下,他感觉四桌子不够,而且用玉米面没有面子,用白面馒头多好!

    “行了,别人家里都吃不吃饭了,你这新装修房子,又买了缝纫机,自行车也有了,又摆四桌有鱼有肉的酒席,还不够你嘚瑟的?你是觉得没人找你麻烦是不是?”莫斌板着脸骂到,别得寸进尺啊!

    “知道了二哥。”傻柱立马蔫了,心里想着全厂也没有人比你嘚瑟啊!

    其实他哪里知道,莫斌自己已经斟酌了无数遍,才显露出来那么多的实力,他这并没有达到京北知名的程度,当然了,上面肯定是挂了号的,不过他不怕。

    金钱的事情,完全不用担心,比他有钱的多的是,那些遗老遗少都比他有钱,还有公私合营之后的资本家,另外一个群体,就是那些知名的作家了,现在的稿费高的吓人,写本书要看字数,发行根本不用愁,平均一本几千块钱,多的一万多块钱,那些高产作家有钱的很,还能风光几年。

    文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自古就是如此,孔夫子要不是他的儒家思想,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结局也不会太好。

    李白,白居易,杜浦,苏轼,唐寅,这些文化大拿多少都有些毛病的,结局悲惨根本不出奇。

    比如现阶段,大部分人饿的不行的时候,文化届有一帮子人,每天必然出现在老莫之类的高档场所,呼朋唤友,有人收藏古玩字画,有人收藏国外的东西,还有一个名人结交东瀛作家,相交莫逆,动不动发表个社论什么的!

    不懂政治还要拼命掺和,这样的文化人注定下场凄惨,大把的政治投机者,自己揣摩上义,建国后一系列的弯路,有没有他们的建议造成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蹦最骚的迪,挨最毒的打,没啥可抱怨的,当然可怜的就是大多数,都是被他们的偶像牵连的。

    到了厂里,例行先找好大哥李怀仁报个到,看看这位有没有什么需要,不光是他的顶头上司,还是大客户啊,给钱还大方。

    基本上不用问,过年了大鱼和大肥猪,那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想要东北的大补酒,越补越好的那一种,最好是两坛以上。

    莫斌点头同意,咨询了一下今年厂里准备发的福利,又把傻柱的事情一说,也算是给后勤一哥个面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