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翘嘴-《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3/3)页
在张亿谋讲话的时候,对面的记者们一直在拍照和记录,很多人敏锐地察觉到在张亿谋的感谢顺序当中,姜玉楼的名字竟然排在了电影局和吴天明这两个主管领导的前面,记者们的心中无不升起了巨大的疑问。
难道,姜玉楼和这部电影有什么关系不成?
莫唁:我不配?
在记者们猜测和议论的时候,坐在吴天明身旁的电影局领导侧头问道:“这部电影跟姜老师有什么关系?”
吴天明耐心解释道:“张亿谋能有如今的成长,姜老师出力颇多,比如《黄土地》和《一个和八个》。就说《红高粱》吧,也是在《最文学》杂志发表后,才被张亿谋看到的。听说,剧本的编剧莫唁也是跟着姜老师学习,还有他的把关……”
电影局领导完之后感叹道:“没想到姜老师在电影行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谁说不是呢,《最文学》和姜老师是一体的,姜老师又和不少大作家关系良好,手上还有不少经典作品版权,以后各大制片厂想拍电影,少不得和姜老师打交道。”吴天明道。
领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这样啊。”
张亿谋的发言结束,记者们率先提问,提问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刚刚获得金熊奖的张亿谋,提问的内容包括他和姜玉楼的关系,以及姜玉楼对这部电影有什么帮助。
张亿谋也是个实诚人,自然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了出来,又引来大家的一声声惊叹。
众人这才意识到,在文学领域横扫八方,叱咤风云的姜玉楼在电影行业也有如此强大的能量。
张亿谋诉说着姜玉楼对他的帮助,心中不时闪过这些年以来,他和姜玉楼相处的画面,脸上满是真诚和感动。
面对着这些记者的镜头,他心里恍然,突然想到了一个词。
他又补充道:“姜老师真乃良师益友!”
对面的众多记者听到张亿谋的话,也不禁脑补出一出千里马与伯乐的佳话,手下奋笔疾书,这里面很有故事可挖呀!
果然,另一个记者起身提问,顺着刚才的问题又问起了姜玉楼给予张亿谋的一些具体帮助,张亿谋只能继续陈述。
在张亿谋同志絮絮叨叨的描述当中,姜玉楼在记者们心中的形象也越来越夸张。
这还是作家?这是超人吧!
实在不是记者同志们脑补能力强,而是张亿谋同志夸得太过,就连姜玉楼听了都脸红。
咦,我的嘴怎么翘了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