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襄阳城始建于春秋初期,为楚国北地的重要军师渡口,当时唤名北津戍,主戍防。 《水经注》有载,曰“楚之北津戍也,今大城西垒是也”。 而在西汉高帝六年间,得以扩充、修葺,最终形成而今模样: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 此城雄踞汉水中游,自东汉刘表莅襄阳作荆州牧治开始,便因其地理位置,而显得尤为重要,乃自古兵家必争之所。 襄阳城总长将近七公里,经历年加固,城垣上已有垛堞四千余,共有六座城门,分别为震华门、临汉门、拱宸门、阳春门、西成门以及文昌门。 襄阳城虽已易主,归曹操所踞,但城中行人却仍然比肩接踵,繁荣依旧。 往来皆青年俊杰之辈。 唯有走得近些,方能在其锦袍短打之下,偶有窥见星星点点的寒芒。 原来,这座城市,早已尽是披甲持刀之人! 一身银亮磨铁的骁骑,领了一支偏师正在班师回营,此时正在襄阳六门之一的临汉门验看令牌。 这是刚完成出城演武的霍峻曲部。 文聘毕竟与霍峻不甚熟悉,也鲜有磨合,更不知其战力几何。 遂趁大军休整之际,令霍峻亲自领队,操练磨合,以便迅速提升战力。 此时霍峻已验明了身份,率队入了城,飞也似的回营缴令。 文聘正忙着军中事务,见霍峻来了,立即丢下狼毫,上前两步。 “启禀将军,末将前来缴令。” 霍峻双手奉上令牌。 文聘将霍峻搀扶起来,表情略显凝重。 他张了张嘴,似是有话想说,却一时间如鲠在喉,道不出来。 恍惚间,文聘好似又回到了先前,丞相召见自己时的光景。 …… “最近街面上有些关于顾泽的传言,甚嚣尘上。仲业,军中可曾听闻此时?” “倒是未曾听说——可是觅见顾泽先生的落脚处了?” 文聘近来忙于军务整顿,整日都囿于军营之中,自是没有停过。 联想先前丞相曾多次寻人未果,听闻丞相谈起顾泽之事,不由令文聘心中颇为好奇。 “相传,顾泽已经死在了乱军之中,尸骨无存。” “什么?!怎、怎么如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