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假设平日里百姓一年的生活成本是半两银子,大多数都是交给了朝廷税收。 但是呢?因为官员手头紧了,想要抓点钱。 直接增加税收,容易被捅上去,那怎么办呢?那就立个别的税收名吧,百姓今天穿鞋了吧?那立个草鞋税。 百姓走的这个道,可是朝廷出资建的,那就立一个走路税。 这只是最百姓的,更大胆点的,朝廷的赈灾钱你吞1/3,我吞1/3,大家互相瞒着点,原本朝廷拨十万两,到百姓手里三万两,这还是什么稀罕事吗?】 康熙朝的官员:光幕你咋啥都讲啊?((유∀유|||)) 【政治的腐败养活了一大堆的朝廷蛀虫,百姓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生活的好才奇怪。 所以这种情况,古代百姓会喜欢吗?当然也不会。 顶多比靖难之役喜欢一点点,但说实话,对于封建王朝的百姓而言,比烂也没什么好比的,如果从古代百姓的角度出发。 百姓更希望这两种,哪一种都不要出现。】 各朝代:百姓光幕真是说到我们的心坎去了。 不要比烂,是皇帝就比比:谁治下的百姓活的更好? 【第三个,玄武门之变,这个对百姓而言可谓是影响最小的了。如果非从这三个之中选一个,这个绝对是最受古代老百姓欢迎的。 因为他对百姓的影响可以说近乎于无。 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到结束速度很快,一天时间就结束了,快到很多朝臣都反应不过来。 更别提对百姓的影响了。 假如: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百姓们每天都能一文钱买一个包子。 在玄武门之变之后,百姓们早上起来仍旧一文钱能买一个包子。 最多就是长安的百姓能知道:哦,我们现任太子死了,死了,就死了呗。百姓顶多当个八卦谈一下。 是皇帝的儿子死了,又不是他们的儿子死了。】 李渊:你礼貌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