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哎,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啊。碗呢?我咋没看见。 双手空空,就好意思说给我喂饭吃,啧啧啧,你是越发的不要脸了。” “我脑子里的主意可多了,我们东北物产丰富,野生的木耳,菌子,野果… 各种各种的干货,都是有,现在城里人不是讲究什么山货的营养价值高么。 我就想从这下手,什么野山蜂蜜,猴头菇,山猪腊肉啥的,但种类一多就杂乱了,毫无头绪。 想问问你,有没有啥主意,能让人一下子就记住咱们这的!” “吃的大差不差,整个东北都差不多,要想让人记住,就得具有一些独特性的东西。 好吃的好玩的好喝的,我们这的高粱酒,白酒,玩的就是因地制宜设计。 比如说像熊妈一样的这种物种,可以跟人互动啥的…” “吃的话,咱们这边的瓜果蔬菜,尤其是老乡自己做的吃食。 炒瓜子,花生,地瓜干…果脯,这是很多地方不曾有的东西。 再者就是,把游客吸引到咱们这来,体验农村生活。 享受一体化,类似于我们之前插队的生活。 有体验感,才会记忆犹新。” “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他们不曾下过地,对很多农村的活动,是充满了新鲜感的,掰包谷,挖地瓜,扒木薯,割麦子,抓花生,摘西瓜… 捡鸡蛋,放牛羊,棒打狍子,瓢打鱼,都很有意思,让村里人陪着他们玩。 不仅收钱,还白赚了劳动力到村里来,吃饱喝足回去,还觉得意犹未尽。 你说呢?” 沈建设把后世常见的经营模式,简略的描述了一番,在孙妮妮的脑子里,就大致有了个模糊的框架和概念。 “可城里人会那么傻吗,又不是人傻钱多,自掏腰包,还下地帮我们干活。” “这就得靠你自己,设计一些活动了,从前我们下地干活,有工分,大家有积极性。 你可以想点法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进去,弄个劳模比赛啥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