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东亚局势-《大明世祖》


    第(2/3)页

    在这种情况下,李淏自然大手一挥,浩浩荡荡的南下汉城。

    到了六月初八,朝鲜王回到了属于他的都城。

    不过这次与上一次的壬辰倭乱相比,朝鲜王不至于太狼狈,景福宫相对完善,宫女宦官一应俱全。

    入住景福宫后,李淏面临了一个政治难题——如何面对太上王李倧。

    以及被满清推举到王位,年仅十一岁的弟弟李澂。

    对此,满朝文武在太上王李倧的意见上,达成了一致,继续尊崇为太上王,待遇从优。

    甚至为了突现孝道,殿下也得让出昌德宫正房。

    李淏同意了。

    而在处置被迫登基的李澂。

    有的大臣觉得应该流放江华岛,有的则觉得应该安抚人心为要,封个院君,显示以仁。

    纠结了半天,李淏还是决定以仁孝稳妥些,毕竟父亲李倧还没死呢!

    李澂也得封安定大君。

    这一次大乱,直接促使君王易主,南北大乱,整个朝鲜王廷痛定思痛,决意效仿明朝,进行改革。

    如,之前断断续续推行的大同法(即按田亩收粮),将得到彻底的贯彻,废除贡物法。

    另外,从明朝引进战马、火器,重建禁军;授权湾商、松,与来朝的明商通商;历法上,从明朝学习《崇祯历书》,规范历法;经济上,允许明制铜圆、银圆流通,促进商业发展。

    政治上,因为与明朝通商,所以其效仿明朝,设立商曹,专收来往商税;设理藩曹,处置咸镜道、平安道的女真、索伦等部落。

    另外,将中央军内禁卫、兼司仆、羽林卫,以及平壤义军,合并为“内三厅”,自之为禁军,合计两万人。

    这一番措施之下,朝鲜竟然呈现许多复兴之象,这是自壬辰倭乱以来,少有的现象。

    在通商上,朝鲜的湾商、松商,为了垄断贸易,也是朝鲜王的酬谢,将通商的地点,放置在永宗岛上。

    即,来往的明商,不得擅自入境,只能在永宗岛与湾商、松商贸易。

    一如满清的广州十三行,日本的长崎,通商和开国,这是两码事。

    永宗岛位于仁川之外,距离汉城极近,方便收取税收,位置也极好,临近汉江。

    当第一波明商,抵达永宗岛后,整个朝鲜陷入到了惊喜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