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悚然-《大明世祖》


    第(2/3)页

    这份奏疏,走的并不是通政司,而是密匣,即清朝发明的密奏。

    这样的好处很明显,皇帝可以通过另一个渠道了解地方与官场,掌控权力。

    但到了雍正时期,密折人数从一百余人扩充到了一千多人,这也就成了雍正勤政呕血批奏折的由来。

    实际上,真正涉及到国家大事的奏章,早就由通政司筛查,内阁票拟后,皇帝顶多一两个时辰就能批阅。

    其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在呕心沥血的加班罢了。

    “微臣觉得,陈国公所言颇有道理。”

    吕大器资历最浅,只能第一个发言:“不出预料,辽东数年内不得安生,军队的心思必然是要照顾的,给他们分田也合适。”

    “辽东地域广阔,土地甚多,分些也无妨。”阎崇信也难得附和起来:

    “内地人口渐多,土地也紧张起来,分在辽东再适合不过。”

    张慎言则一针见血地指道:“京营可不是这般意思,他们家眷都在京城附近,在顺天府安了家,怎么可能会迁移去辽东?”

    “他们想在顺天府分田?”

    阎崇信一惊,旋即飞快地摇头:“这不可能,顺天府的荒地,都被勋贵、百官们买光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地?”

    “既然他们想要地方,那就迁移过去。”

    首辅赵舒则果断地说道,他拱手,双目明亮有神:“既要分地,还想要在京畿,此等妄想岂能满足?”

    “江北四镇,晚唐藩镇,殷鉴不远。”

    此话一出,内阁几人立马神色大变。

    这要是重蹈覆辙,想想就觉得可怕。

    “没那么夸张。”

    皇帝摆摆手,对于文官们大惊小怪的模样实在有些无奈。

    就好像有妄想症一样,时刻警惕且压制武夫们,这已经成了本能了。

    人家只是心里不平衡罢了,人性的本能作祟。

    再者说,三路大军基本上都肉搏过,死伤了两万余人。

    京营这两年,派发了不少军队,其中朝鲜两万,辽西三万,辽河口五万,共计十万大军。

    北京城就只剩下三万京营保护了。

    况且,对于京营的掌控,他还是有信心的。

    “既然其想要田地,就允他们。”

    皇帝沉声片刻,说道:“军田是不能买卖的,就允许其置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