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清扫弊病-《大明世祖》


    第(2/3)页

    “我说呢,这大明朝怎么说完就完了,合着是那些贪官们给卖了——”

    “听我爹娘说,还是万历爷那会舒坦,石米只要五六钱,天下太平无事……”

    “我爷是明人,我爹是明人,转眼我就变成了顺人,然后又是清人?这找谁说理去?”

    “我爹娘饿死了,兄弟姐妹七个,只活我一个,儿子都没了两三个,造孽啊……”

    “贪官们就得死,千刀万剐,就得学太祖爷那会儿,直接剥皮塞草人——”

    三五桌的客人们,都在议论着,随着酒水的入肚,一个个义愤填膺,辱骂不止。

    许多人说着前些年的旧事,一个个流下了泪来。

    王夫之惊了,屁民何时有这般胆子?

    他不解地看向黄宗羲。

    黄宗羲轻声吐露两个字:“京营——”

    王夫之恍然大悟。

    在皇帝迁都前,北京城的百姓不足十万,而伴随着迁都,大量的京营士兵入住北京城,朝廷半卖半送下,他们得到了容身之地,成为了北京人口的主力。

    十万京营,加上家属,多半的北京人都是京营子弟。

    如此一来,其必然有嚣张的资本。

    “我也是如此。”黄宗羲叹道:“都察院传了风声,身为山东监察司御史,过不了两日就得去山东巡查了。”

    “不是有巡按吗?”

    “他们不顶事。”黄宗羲不屑道:“天天四处巡查,也不见多少事,仿佛天下太平。”

    “你在内阁,对于他们的奏疏应该是知道的。”

    回想起各地巡按的奏疏,黄宗羲不得不点头:“循规蹈矩,天下太平,弹劾的极少,地方官场一片和气啊!”

    “和气生财嘛!”黄宗羲不屑道:“沆瀣一气,早就没了风骨,再者说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夫之瞥了黄宗羲一眼,关切道:“你能查出来?”

    “我好歹当过一任知县,当然能。”

    黄宗羲气势十足道。

    王夫之则一脸不信。

    “那个,朝廷倒是给我配了人。”

    黄宗羲无奈道:“钱粮、刑名老吏各一人,锦衣卫小旗十来人,还有京营的一队人马贴身保护。”

    “仅仅是山东,像我这样的监察御史就派了四队。”

    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五省,共派出了二十组监察御史,以团队为主,或明或喑。

    一旦掌握了确实的证据,即可先行关押,移交给大理寺审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