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方法-《大明世祖》


    第(3/3)页

    原来,他自幼读书,虽然只是考过县试,但在族中也是佼佼者,九江城游学,不曾想竟然去南京参了军。

    老娘哭哭啼啼,而他差点没被他爹打死。

    在文风昌盛的江西,但凡家里有余粮的都会供养读书,且不提科举功名,哪怕是账房、教书先生,乃至师爷,都比务农强些。

    袁江跪了半宿,好说歹说,说是做了武官,成了副营正,这才稍稍得到了谅解。

    “儿呀,你这是几品?”老父亲哆嗦地问道。

    “大,品阶的话, 最低的右士是从九品,儿子跨了中士、左士、上士,如今儿子是副营正,添为从七品。”

    说着,他挺起腰板,骄傲道:“比县太爷,也只是低了半品。”

    “好,好呀!”老爹大喜过望。

    “爱,咱在北边,可是赚了几百亩地呢,今个回家就是接你们回去享福的。”

    这时,他也自觉地站了起来,硬朗地挺起腰杆:“对了你大哥呢,他读书比我厉害,应该是中了秀才吧。”

    “别提了。”

    老娘叹了口气,泪水又涌现出来:“读书熬苦了身子,去年就没了,留下孤儿寡母,跟我几个过着,”

    “那正好,咱一起去北边。”

    袁江洪亮的声音响起,端着茶水而来的俏媚少妇瞬间泪流满面。

    翌日,祠堂中,鞭炮起,人声沸腾,

    袁江也算是衣锦还乡,从七品的官阶,让县太爷都派了师爷来探望。

    他也乘机提出了当兵赐田的事。

    “当五年兵,赐田十亩。”

    一人十亩地,童叟无欺。

    这让那些分不到多少财产的次子们,瞬间双目通红。

    随即又荡漾至整个都昌县。

    在人稠地窄的都昌,人均占地不到一亩,许多人家捕鱼为生,别提多艰难了。

    但人离乡即贱,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大家都不敢离乡求活。

    而如今有乡人作保,自然就放下半块心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