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军爵-《大明世祖》


    第(2/3)页

    唯有阎崇信比较年轻,只有五十出头。

    人口规模上亿,国土面积超过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大明,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内阁中枢。

    思虑从心中飘过,朱谊汐却面色不改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最后道:

    「我意,以骁勇都尉、骁毅都尉,替代百户、千户。」

    「其为不世爵,专司奖赏给奋勇杀敌的将士,在世爵中,则沦为承袭,如男爵之子为骁毅都尉,再为骁勇都尉。」

    赵舒则面不改色,轻声道:「那将士们又该如何晋爵?从骁勇至骁毅吗?」

    「应该如此。」皇帝继续道:「两个骁勇累积至骁毅,两个骁毅都尉,可至为男爵。」

    首辅点点头,然后又与皇帝商量起细节问题。

    如获取条件,待遇等。

    于是在不通知内阁的情况下,两人商量了半个时辰,终于达成了一致。

    骁勇都尉、骁毅都尉都只会承袭一代,在待遇上,骁勇都尉每年获得三十块银圆,而骁毅都尉则是五十块。

    其中,骁勇都尉奖励给奋勇杀敌的勇士,每营获得一位名额,也就是营一级的最佳杀手。

    也就是说,想要获得更上一级骁毅都尉,则必须连续两次获得营级最佳杀人头衔。

    但是作为限制,营一级的军官不得参与其中。

    换句话来说,这是底层军官和将士们的优待,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算激起军中的活力。

    而只有两个骁毅都尉才能晋升男爵,所以获得标准同样是悍勇程度。

    而评选范围扩到一军,万人之中才能有一个名额,且只能是骁毅都尉之一。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本事,连续三次拿最佳杀手。

    赵舒最后则轻叹:「此诏一开,军中厮杀之风大起,但陛下,老臣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哦?说来?」朱谊汐心情大好。

    他感觉自己对军功爵制完成了一场补丁,至少百年之内无忧了,剩余的就交给那些子孙吧!

    「陛下,东北收复,西南平定,安西新设,大明四周,几无一合之敌,如此悍勇军队,整个天下也找不到敌手了。」

    赵舒眉头皱起,充满忧虑的说道:「但是军中好胜之心不可抑制,将士们因为赏赐之厚,日日夜夜想要建立功勋。」

    「但这天底下的仗,总归是要打尽的。」

    「朝廷的钱粮,总有一日会不足。」

    「故司马法有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显然,这位大明的内阁首辅,也注意到了军中的舆情,同样感受到压力。

    眼见皇帝神情莫名,似乎陷入了思考之中。

    赵舒再接再厉,开始念起了数据,显然与皇帝相处十余年,他明白这位天之骄子,对于一些大道理不屑一顾,唯独看重事实。

    「京营有二十万人,边军十万,而甘肃、安西两省,就

    有近十万兵马,虽然朝廷令其缩减,但安西地域辽阔,锦国公明言,没有三万人是安定不了的。」

    「而在水师中,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以及新立吕宋水师,千料以上的大船超过百艘,三千料也超过十艘,兵士近四万众。」

    「一旦战事消弭,怕是军中得大乱些许。」

    「去年两千万绰绰有余,今年怕是得三千万了。」

    「天长日久,朝廷又要向高原,怕得至四千万,而朝廷一年才入七千余万,近半入军中……」

    听到这些数据,朱谊汐倒是承认,这些都是真的。

    也就是说,随着地盘扩大,统治成本也在不断的拉升,已经到了大明的极限。

    而且,在安西等地,朝廷一直都是亏本经营,在如今这个太平盛世还没什么,一旦到了王朝中衰期,必然会被抛弃。

    一如唐朝甩西域,前明甩安南一样。

    所以,必须得增加造血功能。

    让西北地区自给自足,才能免得被抛弃的命运。

    朱谊汐下定了决心。

    而眼见皇帝如此,赵舒满意的点点头,皇帝还是听得起建议的。

    看来削兵,是不可避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