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钢铁-《大明世祖》


    第(2/3)页

    当然,即使到如今铁产量迸发,每斤生铁也要十文钱,这成本可比布袋高多了。

    看着一个道道程序,朱谊汐喜上眉梢,他沉声道:「将这些带回去,我要看看他能保藏时间多少。」

    「是!」怩

    没有人敢耽搁,足足装了三辆马车,一行人才回到了京城。

    这群军粮,皇帝心心念念。

    十天的时候,他令人打开几罐三种罐头,全部都能吃。

    十五天,也能吃。

    二十天,还能吃。

    到了一个月的时候,皇帝兴致不减,依旧在实验。

    还是可以吃。怩

    很显然,罐头制造成功了。

    「有了这批罐头,草原的压力,徒然就卸了大半。」

    皇帝露出了笑容:「顺治,你以为逃到了贝加尔湖,就能一直逍遥自在吗?」

    「等着吧,没几年福可享了。」

    十几年了,朱谊汐一直没有忘记满清。

    虽然朝廷一直没有出兵,顶多派兵去了漠北而已,但是谁也不知道,皇帝对于灭亡满清是有多么的执念。

    之所以不曾派兵,最大的因素,则来自于距离。怩

    从贝加尔湖到北京,近两千里路。

    如果是在草原上行走,没有地图导航,扭来扭去甚至能走到三千里。

    换句话来说,最起码有一个月的路途。

    而炒米,顶多能支持十来天就不行,深入草原就会被诱攻。

    在没有确切的把握之前,朱谊汐从不敢冒险。

    毕竟在没有登基的时候,冒险是没有选择,但如今手拿把掐,没必要冒险了。

    遍读历史,草原民族南下,必不可少的就是汉人带路党,如灭宋,灭明的,基本上都是汉人。怩

    而汉武帝的反攻,李靖灭突厥人,看上去很过瘾,实际上却也是内女干带路。

    在某种情况上而言,辽阔的草原,没有带路党寸步难行。

    甚至可以确切的说,朱元璋之所以没有灭亡北元,就是因为缺乏草原带路党。

    没办法,草原此时依旧在北元的统治之下,依旧维持着一个整体。

    朱棣的北伐屡次无功而返,就是最好的明证。

    而如今,有了罐头之后,军队就能进行长时间的行军,不怕缺粮,草原的危险就少了大半。

    这时候,即使是迷路了,罐头在手也不慌。怩

    袭击满清,正当其时。

    心中定下了计策,但朱谊汐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自然就没了冲动,三思而行是一定的。

    就如同曾英奏报的那样,满清二十万大军,非十万京营难以克制,必须小心再小心,不然就是又一场土木堡了。

    「罐头有了,如今所欠缺的,就是一个契机——」

    呢喃着,朱谊汐放下了冲动。

    他等得起。

    甚至,再等几年也无妨,正好可以让太子随军,积攒一些威望。怩

    如今的太子稚嫩反而不合适。

    这般想着,朱谊汐不由得感叹:「我还是疼爱儿子呀!」

    当然,儿子太多,难免就只能挑重点来看顾,太子肯定是重点。

    心中有了计较,朱谊汐离开没了往日的闲适,开始四处巡查起来。

    如果北伐,那么最要紧的莫过于战马了。

    不过如今有漠南地区,广阔的牧马地任人挑选,甚至兵部都没有常设的养马场。

    「京营和边军中,约莫畜养着十万批战马,其中京营就在有四万头左右,还有十来万的驽马……」怩

    「京营保养兵部只在西山脚下,设了一练马地,约莫万头战马在操训,基本上都来自于绥远、察哈尔收来的马儿,训练半年后,再下发京营和边军……」

    换句话来讲,辽阔的漠南地区,已经成为了朝廷的战马来源,根本就不需要故意畜养,只是要购买即可。

    这样一来,朝廷的成本就大为节省,什么化耕地为草场,什么鼓励养马等,通通都不需要了。

    虽然牧民们不爱养马,更乐意养牛,但马儿的价格更好,而且还免税,战马的拥有量自然倍增。

    「如今在市面上,富庶人家,总有马儿来来车,别的不知晓,但举人总是要有马车的。」

    羊乐消息广泛,这时候陪笑着。

    「一匹战马,市价多少?」皇帝随口问道。怩

    「好让爷知晓,这普通的马儿当值三五十块银圆。」羊乐轻声道:「能抵得上两头牛了。」

    「上好的战马,得百来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