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良种-《大明世祖》


    第(2/3)页

    一石盐需要一块银圆,换句话说其规模超过了两百万块左右。

    这是何等的夸张。

    贵州一省的赋税也不过两三百万而已。

    如此巨利,被整个沧州上下私吞,然后让朝廷遭受损失。

    但朱谊汐却从中看到了后续:

    “当你在家中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那么那些隐秘的角落,已经遍地都是蟑螂了。”

    绍武盛世的背后,有多少的阴暗被埋没?

    贪腐,这是去之不了的顽疾。

    “既然有蟑螂,那就得打死。”

    朱谊汐发起狠来,对于那些贪官污吏,他最喜欢抄家流放了。

    内帑不仅能得其利,还能拥有一批优质的移民。

    秦国,齐国,辽国等,可是觊觎良久。

    一时间,各路巡按齐发,曾经对督察院进行改革,设立的御史团队,也尽数齐备,正适合扬威。

    不过,对于朝廷来说,一件喜事足以冲淡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太子妃诞下一子,足重六斤三两。

    一时间,朝野欢腾。

    就连凝重多日的皇帝,也露出了笑容。

    按照惯例,皇子皇孙没有启蒙读书,就不能取大名,所以昵称其为月哥儿。

    一应的赏赐自不必说。

    京中到处一派喜庆气氛。

    大赦天下自然是不能的,也因为如此,皇帝难得下了数道诏书,想要恩及天下,给自己的嫡长孙赐福。

    第一道是普免绍武十八年以前民欠钱粮,泽及天下。

    第二道是豁免河北各地,民欠官租,

    第三道是推恩近支亲贵、大学士、学堂师傅、翰林,以及‘实能为国宣力’的封疆大臣,或者加官晋爵,或者颁赐珍赏,或者从优奖叙。

    第四道,则是内务府在天下修建一九十九座社学,造福民间学童。

    这虽然不及大赦天下,但却是真切的实惠,让人激动莫名。

    一时间,为这位皇长孙祈福的人不计其数。

    ……

    而此时,远在欧洲。

    使团在荷兰待了多月,已然是了然于胸。

    这日,大使馆已然落成。

    此次大使馆采用的是中西结合模式,带有迥异于欧洲的大明风格,受到许多路人的注目礼。

    其占地超过了十亩,能够住下两三百人,可谓是规模庞大。

    “大使,罗马的大主教到了。”

    而此时,公使董任则不慌不忙,快步而行,来到了院落中。

    果然,一个身着长袍的黑发罗马人就印入眼帘。

    50来岁的年纪,头发稀疏,长鼻黑目,满脸和蔼之色。

    这副样子确实像是传教的。

    “这位大主教是耶稣会的人。”

    一旁的韩密则轻声道。

    作为锦衣卫出身,这几个月来依仗着大量的钱财,他已经在欧洲各国初步建立了密探系统。

    说白了,在整个欧洲并没有什么民族意识,只要钱出的多,什么消息都能买到。

    更关键的是,欧洲的宫廷基本上就是马蜂窝,在没有宦官的情况下,保密系统接近为零。

    所以在欧洲,尤其是在荷兰,什么都可以缺,万万是缺不了钱。

    “大主教阁下。”

    董任笑着说道:“我已经上奏陛下,您可以即刻出发了。”

    “这是应该的。”大主教轻声道,嘴中说着略显别扭的汉话,一看就是做过功课的。

    对此,董任的笑容就真诚了些。

    大主教笑道:“罗马是整个欧洲的中心,使团何必在异教徒驻扎?”

    “荷兰船多,方便。”董任随口道:“更关键的是,这里是海边,通商什么的也是很方便的。”

    虽然教皇国没有了往日的威风,打罗马的一些争斗却依旧夸张,谁让各地有那么多的主教区呢?

    在德意志地区,被誉为罗马奶牛,近三成的土地被教会占据,数以百计的诸侯中,主教们可是占据了不小的部分。

    神圣罗马帝国的投票,教皇可是握了三票: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

    罗马的威风,全靠法国和西班牙撑着。

    他要是离开荷兰,舍近求远去罗马,那才真的是傻子。

    “这里虽然异端很多,但大主教随时可以走。”

    董任见其脸色难看,忙道。

    “那便好。”大主教轻声道:“这是一片人人视金钱为生命的国度,甚至将金钱凌驾于上帝之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