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雄心-《大明世祖》


    第(1/3)页

    在封建社会,地图一直是国家机密,非国朝重臣都难接触,普通人了解个县、府就了不得了。

    所以民间多依赖于向导。

    尤其是带兵打仗,地图更是重中之重,历史上那些因为迷路而亡的将领还少吗?

    鼎鼎大名的项羽就是如此。

    汉末张松也自持巴蜀地图,而对曹操傲慢自矜。

    远的不提,崇祯年间因为晋商这样的向导,让满清五次入关劫掠,却从不迷路,丰收而返回。

    朱栎看呆了。

    长江竟然比黄河长。

    燕山横置。

    他的目光看向了南方,淮海大平原,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平坦,河流纵横,何来不富庶?

    当然了,引人注目的运河贯穿南北,沿途的城池,如高邮,临清等,都是一等一的繁华之地。

    还有那万里长城,层层叠叠,蜿蜒绵亘至甘肃。

    “西北多山,北方平坦,南方多丘陵。”

    朱栎将目光对向了山海关,那狭隘的辽西走廊,不愧是大明的命脉。

    一时间,他竟然有股大明江山尽入胸怀的错觉。

    心胸瞬间就广阔了许多。

    在他身边的文人们也同样如此,震撼莫名。

    “此地大有来头。”

    朱栎摇摇头,他猜想这块地方很可能是皇帝所为。

    故而,在地图上徘徊了一阵后,他又去向了三楼别处,这里的东西更多。

    如,完整版,且经过修订的《大明律》,三十卷,五百八十条,数十本之多。

    除此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大明三百年来各条律法的典型案例,以及法律诠释,这些是做官必读之选。

    满满的三个书架。

    就算是圣旨,也有两幅。

    当然了,令文人们更为青睐的,则是多届以来的三鼎甲殿试文卷。

    木架上玻璃框住,才任由大家观看。

    而一些西夷地书籍,如圣经,古兰经等,甚至还有朝鲜,日本的史书,这些是买都买不到的。

    不过,朱栎的目光则再次被定住:“前明史?”

    一整套的前明史,就这般被摆放在书架上,任由人借阅。

    为了防止丢失,甚至有专人在看守。

    “只能借阅,不能带走。”

    守书之人轻声道:“而且只能在三楼。”

    就算如此,依旧有大量的读书人盘腿坐下,滋滋有味地阅读着这本浩瀚史书,舍不得离去。

    朱栎也不能免俗,盘腿坐下,借阅了一本,就看了起来。

    忽然,沉醉于书本中的他被推醒。

    原来是时间到了。

    待他出阁,才觉察天色渐黑。

    笑了笑,他坐着马车回到了宅子。

    这时候,他突然觉察到气氛不对。

    门前屋后有大量的陌生人看守,一个个虎视眈眈,对于陌生人格外的关注。

    “这是怎么回事?”

    管家在门口守着,待见到他,立马就迎了过去,亲自带着他进门。

    朱栎疑惑不解。

    “老爷回来了。”管家低声道。

    朱栎这才恍然。

    原来是他的皇帝老子来了。

    果然,在他被带到书房时,果然就见到三十来许的男人。

    一头长发随意的被一只木簪挽起,其唇带薄须,下巴上留着小巧的山羊胡,鼻梁微挺,脸颊充盈,不怒自威。

    玄色的长袍在身,是不是因为烧了煤,所以略微单薄了些。

    在书桌前,则站着与他同样身高的少年,身着薄棉衣,低着头,抿唇不语。

    正是他的弟弟,朱枡。

    “回来了?”

    朱谊汐抬起头,将手中的书放下,看着眼前的私生子:“去了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