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白猪-《大明世祖》


    第(3/3)页

    蒲松龄眉头一皱:“可是我这一折戏,今天才演绎,没有那么快吧!”

    “哈哈哈,就今天演了一次,立马就洛阳纸贵了。”

    纪回轩轻笑着:“些许礼物,不成敬意。”

    “贵人还是收回去吧!”蒲松龄忙道:“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在下愧不敢当。”

    “诶,此言差矣。”

    纪回轩指着那堆礼物道:“那是上好的文房四宝,那快歙墨,可是极品,听说在国子监都没有几块呢!”

    蒲松龄心头一惊,这些人连自己在国子监读书的事情都知道,看来来历不浅。

    那倒是是什么来头?

    见蒲松龄皱眉不语,纪回轩这才道:“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今天蒲先生在长安戏楼的遇到那个人,与我家关系匪浅……”

    蒲松龄不疑有他,这才一五一十地述说着遭遇的情况,后者才满意地点点头。

    “这些礼物,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事罢,蒲松龄见其干脆利落的离去,着实有些茫然,实在搞不懂这些权贵之家的动作。

    拆开礼物一瞧,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这是最上等的文房四宝,一趟下来非得几十块银圆不可。

    “好大的手笔。”

    蒲松龄眉头一蹙,眼眸之中闪过惊诧。

    这时候,眉头拧起,渐渐成为了一个团。

    “罢了。”

    蒲松龄随口道:“明日你去那牙行,准备过几天把这房子退掉,把押金弄回来。”

    “老爷,您真的要去东北?”

    “废话。”蒲松龄沉声道:“在官场功名虽然重要,但后台却更重要,我一介秀才,即使考中了举人,怕是一辈子也在地方打转。”

    “而这位贵公子,家世深厚,言谈举止颇为端正,看上去是个独挡一方的大官。”

    越说,他越觉得可行:“这一趟东北,看来是非去不可了。”

    小妾脸上的笑,越发的难看了。

    翌日,蒲松龄按之前其言语,来到了一处别院:“在下愿意听从公子的安排。”

    这则消息,则传到了玉泉山。

    朱存渠听得此话,哈哈一笑:“让他去吉林吧,当上一任知县吧!那里不太冷。”

    黑龙江和吉林二地,其选官倒是没有内地那样循规蹈矩,就像是绍武初年那样,即使是秀才也能担任知县。

    毕竟地方贫瘠,治理难度极大,总要破格利用的,这也是权贵们安排的后门。

    作为太子,这是他的权力,也是他拥有的权力。

    不过,京城回话的,说起了张府夜拜蒲松龄之事。

    张府?

    朱存渠眉头一皱,这自然不是为了蒲松龄,而是为了他。

    哪个有那么的胆子,敢打听太子的行动?

    勋贵,文官?

    偌大的北京城,姓张的文武,不下数十家,这可不好说了。

    这必然是化名了。

    但不知为何,他突然就想到了朱谋。

    “会是他吗?”

    朱存渠忽然心头蹦出了这般想法。

    但越想,他越觉得可能。

    通过这一场大案,朱谋的权力虽然逐渐稳当,但后继无力。

    之前的一场父子奏对,他就明白了父皇对于朱谋的失望。

    用不了多久,相位难保。

    对于内阁辅臣,其实朱存渠也是关注的,但却不敢有丝毫的掺合。

    还没有继承皇位,就开始打着内阁的主意,太子再稳当,他也不敢胡乱来搞。

    这不是活腻歪了。

    更何况,这位皇帝估计和太祖一样长寿,能活个七八十岁,太早的张罗羽翼,弊大于利。

    “算了,莫去调查了,免得画蛇添足了,知道了又能如何?”

    朱存渠闭目养神,这个时候宜静不宜动啊!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