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官(求月票)-《大明世祖》


    第(1/3)页

    国子监祭酒韩松云是天启年间的进士,如今已然六十有三,可以说是半截身子入土。

    故而,也是看重这般年龄,他才能担任国子监祭酒的职位。

    “怎么了?”

    睡得朦胧,他从榻上而起。

    “两名学子求见,送来了礼物。”

    韩松云眼前一亮:“让他们进来吧!”

    国子监祭酒属于典型的清流官,在士林中话语权很大,但在官场上却权力低,小九卿都比不了。

    故而多年来国子监祭酒担任主考官后,祭酒们就深谙其中的精髓:

    收礼,改善伙食。

    见人,为日后家族子弟仕途交助力。

    拥有如此显赫的身份,以及对家族未来的看重,自然是无法作弊的,不然的话飞得多高,摔得就有多重。

    所以对于士子们的拜访,要么是闭门谢客,要么是广开大门。

    韩松云并无道德洁癖,自然是选择第二项。

    于是,马志远与郭俊义就见到了这位胡须泛白,和蔼可亲的祭酒。

    “二位莫要客气。”韩松云轻笑着,聊起了一些文章诗词。

    对于二人投献的文章,也是看了一眼就放置在桌上。

    二人哪里不知瓜田李下的道理,立马就告辞离去。

    “去,将这东西收起。”

    韩松云对于文章看都不看,直接让下人拿下去。

    随着会试的临近,不知有多少的文章递过来。

    会试五场,八股文只是其一,辞赋、策问占比不低,故而造就了再起的投献之风。

    他这个祭酒,国子监几千人都看不过来,哪里看得了这个几个监外人?

    不一会儿,又有几个读书人前来。

    “朝鲜人?”

    韩松林看着拜帖,倒是不以为意。

    在科举上,为了照顾到藩国们,所以允许各国进士等同与大明举人,享受同等的待遇,从而可以参加会试。

    同时,国内的举人去往各藩国,也是相当于其进士,而且还是二甲。

    至于进士,则类同与郡伯。

    秀才自然就是等同举人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大藩国不断的派人在内地招募读书人,从而充实国内教化。

    几个朝鲜也是恭敬地呈上文章,聊了几句后就起身离去。

    “范阳卢氏?”韩松林想着两个朝鲜人的自称,一时间感觉不可思议,又觉得很有可能。

    那么多年的战乱,尤其是五代十国,这些世家大族去朝鲜很有可能。

    “可惜咯,世家落幕了……”

    马志远与郭俊义离开了其宅,走在路上,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二人连忙在路边躲让。

    瞥了一眼,只觉得其威风固然威风,但总有一些虚。

    仔细一瞧,才觉得其脸上没有那些勋贵子弟的傲慢,反倒是如同儒雅的文人。

    要知道,在京城,是允许骑马的,但不得冲撞人,不然的话处罚极其严厉。

    但对于勋贵来说,只要不死人,要多少钱就赔多少钱,钱算个屁。

    “此二人是同城伯郑氏,安阳伯黎氏。”

    这时,二人身边走过一人,轻声笑道:“莫看都是伯爵,其不过是安南土王罢了,即使在世爵之中,也是垫底的存在。”

    “故而,在一块砖头扔下来都能砸死个官儿的京城,这两个伯爵算个甚?”

    见此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对于勋贵又带着些许的自傲。

    “敢问这位兄台贵姓?”

    “在下汤斌,字孔伯,乃河南睢州人。”

    汤斌轻笑着,潇洒地拱手说道:“两位怕是公车举子吧?”

    “汤兄好眼力!”

    马志远和郭俊义同样拱手。

    而比较幸运的是,三人都来自睢州,家境比汤斌好些,再加上年纪较大,故而不曾相识。

    相较于汤斌四十岁的年纪,二人不过三十出头,倒是显得年轻气盛了。

    三人结伴而行,来到了一处茶楼,要了一壶茉莉花茶,几叠点心吃将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