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文字-《大明世祖》


    第(1/3)页

    康城(顺京)的情况出乎意料的平稳。

    近十万居民中,泰半是军属出身,在康王归降的情况下自然是屈服了。

    也是如此,朱存渠直接大发府库,撒下五万银圆以作安抚,而对于功勋卓卓著的麾下士兵,则撒下了十万。

    这直接造成了整个康城的畸形繁荣。

    “可惜,本以为能打上一仗,丈量下训练的效果,如今倒是白费了。”

    太子叹了口气:“早知如此,何必蹉跎一年?”

    朱静则不以为然道:“殿下,若非一年之功,岂能迫降康国?”

    “譬如人吃馒头,吃到第五个就饱了,那只吃第五个就能填饱肚子吗?”

    朱存渠有些汗然,不得不心中苦笑。

    这位十三叔,倒是耿直。

    “殿下,西边传来消息,达延鄂齐尔汗溃败,逃离拉萨,去往了日喀则整军,当雄、啊里、藏北等地道驻军也陆续归其领导,规模突破万……”

    “李来亨呢?”

    “他驻军拉萨,停滞不前,如今派来的使臣,准备商讨归降事宜。”

    “哦?”朱存渠轻笑道:“他还算识趣,知晓事不可为,那么是什么条件?”

    “善待康王,安抚诸将,赐予世爵。”

    听得此言,太子眉头一蹙:“第一第二条倒是不要,但是世爵乃是显爵,非大功无以表之。”

    “李来亨,我只能给他一个世爵,这还是看在三万大军的份上,其他人,子爵,男爵就够了。”

    说到这,他露出来真心,满脸不屑:“不过是逼死崇祯的逆贼之后,岂能太过于厚待?”

    “若是传扬出去,反倒引起争议。”

    对此,朱静倒是赞同,但他深知政治的妙用。

    瞥了一眼太子,他冷静道:“殿下,李来亨并非诸将其首领,若是薄待他人,怕是引起军愤,且如今卫藏国还在呢……”

    说着,他带着太子来到了房内,里面摆放着一幅卫藏国地图。

    偌大的卫藏国,呈现出一副半圆状,位于西南部分中心的则是拉萨。

    同时,日喀则,当雄,阿里地区,藏北那曲,这四地都标注出来,以及最边缘的拉达克、不丹、锡金等其他教派小国。

    “殿下,如今拉萨谷地入囊,但却远远不够,庞大的高原地区只不过些许罢了。”

    朱静沉声道:“末将虽然不知晓陛下为什么对高原如此热衷,但想来也应有所道理,自然,咱们也要执行。”

    “相较于我军,康军更适应高原气候,让他们囊括高原,我军坐享其成,岂不美哉?”

    “待其建功,封一些世爵想必朝廷无话可说。”

    朱存渠看着偌大的高原,如此庞大的面积,似乎把整个川渝,湖广四省囊括都绰绰有余。

    “朱将军,打下这里,又该如何治理?”

    朱静听到这,也头疼起来:“末将读书不多,但想来应该跟草原一样,册封贵族,设立总督,屯练军户,尊崇佛教一类吧!”

    朱存渠默然。

    如此庞大的地区,对于朝廷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每年投入的不是少数。

    但没办法,谁让当今皇帝喜好武功呢?

    “让其使来见我!”

    太子缓缓道。

    片刻,一个灰尘扑扑的大汉走了进来,见到衣衫华丽的年轻太子,立马跪地行礼。

    “小的代征西将军向太子问安……”

    旋即,他也不含糊,直接就吐露了条件:“我等对王师不敢有丝毫作对之处,只求太平安稳!”

    “这是献给太子殿下的礼物!”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羊皮来。

    朱存渠投目一瞧,毫无认识。

    但他明白这是臧文,立马就寻来了通译。

    “殿下,这是卫藏国的户薄,记录着卫藏国的贵族、寺庙多少,以及纳税的土地。”

    朱存渠耳听着数据。

    贵族大小八百家,七成是蒙古,而寺庙则达到了五百座,僧侣超过五千人。

    至于普通的农奴,乃至于土地数据,一概皆无。

    赋税倒是记录明显,年收约两百万克。

    “何谓克?”

    “殿下,一克约莫二十三斤(明斤),在高原上,土地分为三等,上等地撒下一克种子,就要缴纳十克的青稞。”

    “中等田则是七克,下等田是五克。”

    朱存渠心里默算了下,那就是四万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