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移民-《大明世祖》


    第(2/3)页

    之前朝廷就考虑了这种情况,王府百亩缩减到了五亩,但十二座也是庞大数字,尤其是在京城。

    紫禁城也才一千亩呢!

    “不必急,朕自有想法!”

    朱谊汐忽然想起了扩建东城的事。

    完全可以把这十二座王府,以及接下来的王府放在东城。

    低价便宜,土地齐整好作画,还能引流。

    “如果不在京城,一座王府须费多少?”

    这个没头没脑的问题,把崔炳春问住了,他随口道:“大概十万可建一座。”

    “朕知道了!”

    朱谊汐点了点头,忽然又问道:“卿家可知目前大明有多少百姓?”

    虽然户部分为三,但户部与民部到底是有关联的,崔炳春思考一会儿,才道:

    “约莫两万万数!”

    “下去吧!”

    崔炳春满脸疑惑而退。

    这数字自然没错。

    经过二十二年发展,大明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北方恢复良好,人口显著增加。

    免除了丁口钱后,大部分百姓还是乐于报实数的。

    两个亿,这是前明的巅峰数字,也是没经过历史上屡次三番的南方屠杀起义后的数字。

    这个盛世,确实是盛世了。

    但若是处理,遗留下来的人口问题将会更大。

    北京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京营兵卒四十而退,可以让朝廷组织他们去往吉林,安西发挥余热,赠送荒地、山林也没什么!”

    “他们可是优质移民。”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缓解京城压力,同时促进东北开发。”

    “至于大明,就像是之前的那样,流向各大藩国是最好的选择……”

    朱谊汐饮了口温茶,做出了抉择。

    之前为限制人口外流,同时考虑到藩国不稳,故而只允许藩国官方对接朝廷。

    如某地发生灾害,藩国必须向朝廷请示,得到批准之后才能去招募流民。

    私自去勾引百姓移民是不被允许的。

    但现在,朱谊汐决定放开了。

    允许百姓自由迁移去藩国,藩国随着招募移民。

    这固然有人口膨胀的因素,但却与藩国们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户移民定居,政治上的庇护安排且不提,前期需要经济上的援助,免税,土地,房屋,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得一并安排好。

    甚至得支援几个月的粮食,让其渡过难关。

    而不是直接把人接过来,往地里一扔就不管,几个月后就能收税了。

    这是纯属做白日梦。

    移民也只能等死。

    “当值的是谁?”

    “爷,是刘阁老!”

    朱谊汐忽然道:“告诉他,我要了解藩国事宜!”

    “是!”门冬立马应下。

    两刻钟后,刘湘客才不急不缓地进来。

    刘湘客字瑞星,陕西富平人,秀才出身,曾经入史可法军中任职,从而赢得偌大的名声。

    豫王入京后,因为这等资历被提拔,再加上陕西人的籍贯,升官迅速,如今添为阁臣,可谓是一时佳话。

    在历史上,永历初年,他与金堡、丁时魁、蒙正发、袁彭年结党,号为“五虎”,刘湘客为“虎皮”,充当智囊的角色。

    永历亡故后,就入寺庙为僧,孤独终老。

    五十来岁的刘湘客,此时精神抖擞与刚才的杨廷鉴形成鲜明对比。

    朱谊汐一见,忽然心头涌现:杨廷鉴年老了,也该告老还乡了,不然镇不住这京畿地区。

    “臣叩见陛下!”

    “平身!”“赐座!”

    朱谊汐平静地问道:“不知如今个藩国实情如何?可能自足?”

    藩国司由内阁直辖,负责接洽各藩国,一应的援助可谓是阁老直管,方便快捷。

    所以与其找礼部,还不如找内阁方便。

    刘湘客早就得了明示,立马就回道:“如今诸藩中,数秦国最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