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紫光阁功臣-《大明世祖》


    第(2/3)页

    这下,所有人就知道了越国的实力了,没有一两百万,哪个敢大话?

    一户移民至少十块银圆的钱粮安置,移民可不仅是看国土面积,还看综合实力。

    “贵藩之前就谋求共管库页岛,那可不比海南小,看来早就做好了准备。”

    看着这几位谈的热闹,辽使则闷闷不乐,直接放下了筷子:“你们倒是方便,把人往海边一赶,船上一兜,直接就能抵达了。”

    “我辽国远在万里之外,走上半年也不算稀奇,三五个月也是等闲,移民不容易。”

    “各位,伱们家大业大,钱财还多,能否让我先挑,也免的颗粒无收。”

    这一番卖惨,让几人都笑了。

    这也正是他们一起来吃饭的初衷。

    “可以先让你们挑选一成!”秦使认真道。

    “太少了,三成吧!”

    “最多一成。”

    “只能如此!”

    碰到流民先挑选一成,这样的条件倒是让其满足了。

    其他人倒是不介意什么

    辽国乏人乏兵,就算把所有的壮丁挑走也没什么,因为他们并不缺兵,而是农户。

    接下来,几人讨论良久,达成了共识:

    未来三年,私底下招募不论,一旦碰到流民,辽国先挑一成百姓,秦、齐二国挑选三成,越国两成,赵国一成。

    福国、卫国没发言权,他们都城都在建设呢!

    朝鲜自然不会插话,他们国内的流民都管不过来。

    聊完了移民,接下来自然是重头戏:资源互换。

    这是为了他们在国内增加政治重量的举措。

    因为这不是给藩国贸易的,而是给各国王们私库做买卖。

    秦使第一个言语:“我秦国土地众多,一年三熟,别的不提,就是粮食多,我听闻朝鲜多旱灾,若是缺粮,只管言语一声,一个月内送到。”

    “当然,耕牛也较多。”

    朝鲜这时候也只能回道:“朝鲜地狭民贫,倒是缺粮,不过我国银钱不多,可用高丽参、丝绸,书籍,草药,漆器,纸张等置换。”

    相较于大明,朝鲜不愧是小中华,出口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减等次的大明商品,质量差些,但到底能用。

    这让几国大喜。

    毕竟大明的太贵了,普通人以及贵族可用不起,能将就用朝鲜的丝绸就可以了。

    人参这玩意是吊命的,稀罕至极。

    故而大家伙都开口预定。

    齐使发言则大气:“我齐国金、银不缺,铜矿也有,还有白糖,香料,大家若有需求,可来置换。”

    金,银,铜可是硬通货,白糖,香料也是稀罕物,自然就受到了追捧。

    辽使只能硬着头皮道:“我辽国唯有汗血宝马,价格昂贵,且所需的时日较长,这得提前半年准备!”

    不过这却让几个朝使双眼冒光。

    还有什么比汗血宝马更威风的坐骑吗?

    哪个国王不需要这个?

    一瞬间,几乎每家都定了两匹,一对公母。

    越国则更无力:“我倒是有一些金银,稀缺的是粮食,农具,生铁,出口的只有一些貂皮,鲸油了。”

    福使则远在草原,不能靠海,东西运过去成本不划算,还不如直接去北京进口呢!

    卫国则是高棉拿下每两年,依旧处于朝廷输血状态,也没特产拿出手,只能沉默了。

    这般几国一商议,就定下来价值百万的单子,都是以物易物,简单方便,更赚钱。

    几人又约定了下,如果交易良好,半年后继续进行下去。

    给国内的大王赚钱,指定是升官发财了。

    元宵节后,年味散尽,但有人却没熬过去。

    正月十七,义国公尤世威,以七十三岁的高龄病逝,其嫡长子尤成栋,以年近五十的年龄主持葬礼。

    并且上告宗人府,请求嗣爵。

    这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应允。

    前来奔丧的勋贵不计其数。

    名列十大国公之一的义国公尤世威虽然失势多年,但是虎倒架不倒。

    其三弟尤世禄因为平定了科尔沁,故而得封侯爵,撑起了尤家的架子。

    皇帝似乎也是回忆起了旧情,亲自前来拜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