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绍武三十年-《大明世祖》


    第(3/3)页

    哪个没有亲朋好友,门亲故旧?

    这是应有之意。

    似乎见到几个前辈不说话了,郑森这才出列:「臣冒昧!」

    「东北地区黑山白水,乃女真建奴之所出,自古以来就是穷山恶水,如今圣主临朝,化恶地为良田,实乃世间一等一之仁政……」

    「故,臣妄言,东北辽阔,民情复杂,可循关内旧例,设一总督之职督抚之!」

    「东北总督?」朱谊汐吐露出这个词,心里莫名的有些熟悉。

    但仔细咀嚼,又觉得非常合适。

    毕竟东北太大了,地方开垦不一,情况自然也就不同,的确需要一个总督进行统筹管理。

    「可——」皇帝点头赞同。

    「东北总督之职,可都抚科尔沁、吉林、黑龙江……」

    「以及辽东,四地。」

    最后,他还是把辽东加进去了。

    不然的话,那三块地方人加一起都没两百万,只有兵没有粮,根本就起不到镇抚的作用。

    一场活动,忙到中午才结束。

    皇子们儿得前胸贴后背,大口吃食着饭菜,昔日难吃的杂粮馒头,炒野菜,也吃得津津有味。

    朱谊汐见此,不由得露出笑容:「哈哈哈,这不就不挑食了?」

    旋即,一群人回到了京城。

    在京城待了几天后,朱谊汐再也忍不了紫禁城的潮湿,决定将大部分人带到玉泉山庄。

    经过几年的建设,玉泉山庄的规模持续扩大,已经是紫禁城一倍面积,达到了两千亩。

    但其建筑密度却只有紫禁城的五分之一,极其开阔和舒适,宛若度假村。

    当然了,清朝圆明园占地五千两百亩,是朱谊汐达不到的境地,也比不上占地四千三百亩地颐和园。

    朱谊汐已然是满意了。

    山水相依,亭台

    楼阁,一股人与自然协和相处的味道,比冰冷的紫禁城舒服太多。

    这也多亏了南洋诸国,毕竟国内的巨木被砍伐殆尽了。

    缅甸的楠木,婆罗洲的檀木,衫木,都颇为巨大,满足了殿宇的建筑要求。

    ……

    秦国,河内城,承运殿。

    此时正进行着一场隆重的册封仪式。

    十二岁的世子,朱辅煷正式被册封为东宫世子,并且将拥有自己的陪寮属臣。

    这是一场隆重而又必须的仪式,等于是一场昭告天下,见证的人除了满朝文武外,最特殊的是大明驻秦国的钦使。

    以及各大藩国驻河内的大使。

    可以说,除非世子出现意外,不然秦国是很难废黜世子之位,动则引来朝廷的问责和亲藩们的责怪。

    十二岁的世子着白袜踏上殿来,气宇轩昂,较为匀称的体型,以及朝气蓬勃的气势,惹得众人夸赞。

    在南洋天气湿热,如果让大们穿鞋入殿,自然是不适宜的,故而允许着袜入殿则流行起来。

    这般一来,行跪坐礼也复古而起。

    「为大王贺,为世子贺——」

    众人举杯,恭贺起秦王与世子。

    舞蹈的助兴下,众人喝了不少。

    秦王朱存槺也是满脸红光,显得很高兴。

    待宴罢,众人离去,唯独父子二人对坐。

    「父王,醒酒汤!」世子递上汤水。

    「嗯!」秦王一饮而尽,恢复了一些精神。

    望着自己这位茁壮成长的儿子,他不由得欣慰道:「吾儿长大了!」

    「但,你也要离开秦国了……」

    言罢,他沉默了。

    世子十二岁后,会入读乾清宫东暖阁学堂,与皇子皇孙们一起读书,待到十八岁左右,才会赐金而返。

    这五六年的时间,就是为了培养藩王继承人们对于大明的亲近,同时也是教养其储君。

    藩国的教育,是怎么也比不上北京。

    「记住,不争不抢,安分守己!」

    秦王轻笑道:「北京虽繁华,但迷恋其中耽误了功课,你怕是得吃不少的苦头咯。」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