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平:“……” 张平去年就毕业了。 聊了几句,陈贵良有些无语,又是一个搞线上教育的。 公司名字叫青鸟科讯。 不过,创始团队并非来自教育学院,而是由计算机系毕业生主导。 一听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全都是计算机系毕业生,陈贵良连忙索要对方的联系方式。 等这家公司倒闭了,或许可以趁机招几个程序员。 “兄弟,你是真牛逼!大一就敢创业,还同时开两家公司,”张平由衷钦佩,“我们这家公司,去年就成为孵化项目,做到现在还要死不活的。” 陈贵良好奇道:“你们已经做了一年线上教育?” 张平点头:“太难了。网速跟不上,充值也非常麻烦,我们这项目一直赔钱。申请的贷款已经花光了,现在不但发不起工资,还需要大家接外包项目赚钱养公司。” 这话把陈贵良整得有些沉默。 公司无法盈利,贷款已经花光,员工不拿工资,反而还要打工养公司…… 用爱发电啊。 陈贵良问:“只剩创始团队了吧?” “嗯,”张平点头,“幸好科技园的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现在搬来新大厦,办公室直接免租金。装修也只能随便搞搞,我估计还得股东们自己刮腻子。” 陈贵良好奇道:“继续做线上教育?” 张平摇头说:“线上教育估计搞不下去了。我们打算转为企业培训SaaS服务商。” “祝你们好运。”陈贵良握手道。 “也祝你创业顺利,”张平问道,“能去你的公司看看吗?” “欢迎之至。” 两人坐电梯下楼,路过未名互动公司时,陈贵良低声说:“这也是做线上教育的,公司还没开张。” 张平用一种看死人的目光,注视着正在装修的未名互动:“希望他们能做起来,不要走我们的老路。就中国这破网速和支付系统,搞线上教育太难了。” 陈贵良的两家公司还在装修,也没啥好参观的,张平只不过是来认个门儿。 都是校友,指不定哪天能互相帮忙。 跟张平瞎扯一通,陈贵良又上楼去看高科技公司。 有一家的招牌都挂起来了,叫“xxx生物技术实验室”,一听名字就特别高大上。仔细打听,却是生命科学院的博士生们搞的。 不管是干什么的,反正陈贵良都去要手机号。 陈贵良把三四五层楼转了一圈,着实大开眼界,创什么业的都有。 这些公司,他估计两年内能死一大半。 就算不死,也必须转型,改变现有的主营业务。 很多学生,包括老师在内,创业都非常盲目。但北大科技园就是愿意支持,拿到种子基金贷款的还不少。 今年的北大科技园,确实是过于狂飙突进了。 陈贵良回到老办公室,召集众人开会,宣布“校花评选计划”正式启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