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一个老中和三个老外的舌战-《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第(2/3)页

    “啊……就是在广东……我想起来了。”雷尔夫做为记者,总算想起了这条本年度的中国十大新闻之一。

    “那件事发生后,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肇事人员不但被严惩,中国政府也很快废除了《流浪人员收容法》。这,就是纠错能力。这,就是舆论压力。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一手遮天和为所欲为,是很难做到的。这就好像我做为总经理,虽然我没有拼选举的压力,但我也不会在公司内为所欲为一样。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我要把公司管理好,我要完成那些KPI,我需要员工高昂的士气,这就需要我顾全大局、收拢人心,需要我在公司里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所以,我不可能在公司里肆意妄为。我小小一个总经理都懂的道理,国家领导会不懂吗?另外,也是我读了MBA才知道,我们政府还有防止错误政策产生的预防机制。”

    “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预防。”人群中的托马斯笑着说。

    “什么样的预防机制?”人群中又传出一个声音。

    方自归眼睛里的火焰,这时温柔了一些,“这个机制,就是让各领域的专家、精英,做为政府的智库,帮助领导们制定政策。我之所以知道这个机制,是因为教我们的两个教授是上海市政府智囊团成员,教我们宏观经济学的那个教授亲口告诉我,上海市又要做什么规划什么项目了,他参与其中提供了咨询。其实,让智囊团辅助领导做决策,比让普通老百姓去参合去讨论高效得多。比如‘海绵城市’的想法,就应该找一帮同济、清华的给排水、建筑专业的专家来讨论决策。比如‘智慧城市’的概念,就应该找一帮来自北邮、北大的通讯、计算机专业的专家来讨论决策。老百姓懂什么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要有效率,就应该精英集体决策,政府强力推行,绝不能让我们现在这些老百姓搞什么公投。如果像印度那样搞所谓的民主,才真是损害全体国民的利益。”

    雷尔夫冷笑道:“可是你的长篇大论,漏掉了一个角度。就是人性的角度,而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角度,因为人性是永恒的。”

    胡尔达小姐插嘴道:“漏掉了不止一个角度,比如还有法律的角度。”

    雷尔夫道:“请允许我先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明民主为什么是必要的。一九九二年,《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出版了。Victor,你看过吗?”

    方自归道:“没有。一九九二年我刚刚上大学,那时我倒真是崇拜美国制度,可现在我认为我那时的想法错了。”

    雷尔夫道:“你应该好好读一读那本书,那是一本见解深刻的书,它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方向。人性最深层次的追求,就是寻求被承认,做为一定价值和尊严的存在者被承认。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制度,使每个人都得到承认而又不带来暴政,那么这种政体将是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最稳定、最长久的政体,历史也将终结。这种政体已经被人类找到了,就是美国的制度。”

    方自归道:“这种被承认的感觉,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说是奢侈品。我们和你们不一样,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挣钱的自由,生活的自由,而不是投票的自由。请不要以为美国人认为重要的东西,中国人也认为重要。给你举个例子。我曾经在斯德哥尔摩的中餐馆里遇到一个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她告诉我说,她在斯德哥尔摩生活的最大感受,就是不自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