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三年一度的会试-《我,孙山,科举》
            
            
            
                
    第(1/3)页
    会试又叫春闱,一般在二月举行,考场设在礼部,称“贡院”。
    参加会试者均为乡试录取的举人。
    也就是说不是举人是没资格参加会试。
    像钱鹰扬因为上了副榜,又被直接推荐到国子监读书,称为副贡。
    但他依旧没有资格参加会试。
    想要参加会试,只能重回广南参加乡试,上了正榜成为举人后,才能进场参加会试。
    副贡生的好处是:一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不用获取乡试资格。二可以有资格参加官员的铨选。
    会试又分三场。
    第一场:二月九日至二月十一日。
    第二场:二月十二日至二月十四日。
    第三场:二月十五日至二月十七日。
    每场考三天,总共考九天。
    会试与乡试不一样的是每一场考完后可以出来休息。
    不用一连九天在贡院度过,会试比乡试人性化。
    所以一直都称“金举人银进士”,科举最难的是乡试关,能过乡试的都是人中龙凤,天之骄子。
    会试考的内容和乡试大差不差。
    囊括了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算学诗赋,律法官文以及经史时务策。
    会试的时务策比例比乡试更重,主要考考生安邦定国的见解。
    对八股文的形式反而放松要求,没那么死板。
    会试主考官二人,同考官八人。
    主考要求三品正卿以上兼翰林院学士,同考官均要出自翰林出身的“由科第有学行者”的官员担任。
    会试结束后,考生的试卷经糊名、誊录、校对后,由同考官分房阅卷并进行预选。
    为了防止作弊,这个过程看不到考生字迹,信息。
    只能看到考生答卷的内容。
    如果发现卷子出现不该有的记号,一律罢黜。
    预选出来的考卷送主考官审阅并拟定名次,写成“草榜”。
    草榜拟成后,再由主考官和礼部知贡举官主持,将拟定录取的“朱卷”与考生的“墨卷”进行“对号”。
    编号不对者弃而不取。
    复核以后,再行“填榜”,即正式确定录取名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