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丑国能源衙门和国家核安全衙门宣布的消息,周易在他们发布消息的时候就知道了。 周易虽然在唐生辉面前说得比较好听,威胁不是很大, 其实丑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在这次实验中是十分成功的。 这算得上水蓝星的人类首次实现成功实现了核聚变点火——聚变产生的能量多于激光输入的能量。 这台耗资35亿丑元的装置携带2.05兆焦耳能量的192束激光打在几毫米大小的燃料罐上,产生了3.15兆焦的能量。 输出的这些能量正好能把10升水从25摄氏度烧到100摄氏度。 一直以来,水蓝星上的人类在核聚变上的输入都是小于输出的。 虽然这次输出的能量看似很少,且效果及其的低,但这其实算是一件里程碑的事情。 不过这件事情至少告诉了周易,人工可控核聚变增益大于一(q>1)是一件可以做成的事情。 周易猜测丑国人这么急着宣布出来肯定是为了搞钱, 可控核聚变烧钱得很。 之前周易在丑国读书都有消息说,因为nif一直没完成q>1的要求,丑国要改路线,nif(国家点火装置)的领头人急了。 不过算总能量的话,nif离输出大于输入还差得很远。 激光产生需要的能量、维持实验环境需要的能量、制作靶丸需要的能量等。 而这些能量比起到靶的能量可大多了。 所以周易才告诉唐生辉别着急,还有机会追赶。 而且nif的激光器效率低下,为了产生2.05兆焦耳能量的激光,激光器需要消耗322兆焦耳的能量。 为了实现总输出大于总输入,nif至少还需要将效率提升两个数量级。 目前丑国那边公布的数据是靶丸增益,此时增益q的定义为: q=靶丸发生的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入射靶丸表面的激光能量。 而实际上和我们普遍意义上讲的增益是有一定区别的。 我们朴素意义上认知的增益大于1,其增益q的定义应为: q=靶丸发生的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使核反应发生消耗的总能量。 想要从第一个q大于一到达第二个q大于一,这里面的路还要走很久很久。 使核反应发生消耗的总能量包括激光到靶的能量、激光产生需要的能量、维持实验环境需要的能量、制作靶丸需要的能量等。 周易不是故意贬低丑国,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罢了。 丑国人在这方面确实第一个达成了靶丸增益大于1的里程碑。 别人强周易会承认,别人优秀的地方周易也不会故意去贬低。 通过贬低别人来太高自己,不过是一个心理自卑且及其不自信的表现罢了。 正视他人的强大,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进步。 其实实现核聚变主要有两条路线:惯性约束和磁约束。 nif属于惯性约束,用激光脉冲给核燃料加热加压实现核聚变。 而平时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大夏国太阳”则属于磁约束装置。 磁约束一般使用的是托卡马克,不过近年来,另一类名为“仿星器”的设备也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它能利用强大的环形磁场将一大团高温等离子体束缚在其中,使其发生核聚变。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磁约束是更主流的方案。 所以这次nif的领导才会着急。 能不急吗,要是换个方向,他们还能享受到现在的地位吗? 还能有足够的经费吗? 说来说去都是一个字,钱。 过去两年中,大夏国与高丽的“人造太阳”不断刷新着高温、长时间运行的纪录——这是让磁约束核聚变实现点火、输出大于输入的关键手段。 不过其实,大夏国与高丽的实验都是更大实验的一部分,都是为了更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而世界上最重要的托卡马克装置非iter莫属了, 它是由欧盟、丑国、大夏国、岛国、沙俄、印度和高丽出资建设的国际合作项目。 周易对此也十分清楚,记得在2020年7月28日,iter在法国展开了总装任务。 在计划中,iter是一项将要持续20年的任务,最终任务目标是实现能量效率q值达到10,输入50兆瓦的能量,输出500兆瓦的聚变能量。 但iter目前也面临着工期拖延的问题,而且,就算iter真的实现了500兆瓦的能量输出,它也只是一个实验项目,而不是成熟的商业项目。 距离商用还早。 当然,核聚变并不只有国际合作项目。大夏国自己也搞了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 计划在2035年开始开展大规模科学实验,在2050年建设聚变商用示范堆。 所以周易才让唐生辉以及长老们别着急, 自己会带领他们单独突破的。 周易接完电话之后,继续逛了逛,就让牡丹播放nif的发布会。 牡丹在周易耳边说道: “主人,我已经看了发布会,我给您说重点吧, nif做实验的、理论模拟的、激光的、制靶的、诊断设备的等各方面的最大领导都去了发布会。” 周易诧异道: “全部都来了?这算是全明星阵容了。 看来他们最大的那个领导应该是着急了,丑国还真打算换方向了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