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私,李牧虽然是愚忠朝廷的大忠臣,但毕竟为人行的正,叫人实在不忍心加害。 如若可以,他宁愿在战场上堂堂正正打败黑旗营,也不想在暗地里将其害死。 当然,陈景和也知道这是一厢情愿。 黑旗营与背嵬军都是刀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精锐老兵,若不弄死潜在敌人的主帅,双方内战拼杀起来,那便是地动山摇、山崩地裂,会死更多无辜的人。 一人与数百万人的性命,孰轻孰重呢? 旁听许久的『章献忠』忽然开腔,“你知道还有谁的家属已送到旅顺?” 陈景和微微一愣,没想到大帅不问“鸿门宴”,也不谈辽东布局,竟问出这么一句? 陈景和转念一想就恍然大悟。 家眷是将官们的软肋,若是这边举旗反明,那边的家属就被朝廷拿为人质,背嵬军士气势必受到影响。 而底层士卒们穷得叮当响,几乎没人成家。 反倒是打回辽东屡立战功,又有赏罚分明的上官监督发赏,手头积攒不少钱粮物资,不少将士在最近一段时间成家立业,把家安在了辽东故乡。 这是大帅在关心将官们的安危! 只要家人都偷偷跑回辽东,将士们便再无后顾之忧,大帅此言难道暗示已经下定要反的决心了吗! 陈景和顿觉一股豪情填满胸腹,双手兴奋地颤抖,“大多记得。” 他在心中追加一句,不少将官是他与其他“腐蚀派”暗中“拉拢”过,并成功的。 “那就把武将的名单写下来。” 『章献忠』话刚说完,何鲁司便转身前往内屋取来纸笔。 随后章大帅又补充一句,还在辽阳的,都在哪个兵营,哪片坊区居住,也都要一一写出来。 “明白。” 陈景和顿觉有些疑惑,若是大帅想召集“忠臣”人马前来议事即可,没必要写名单…… 哦对了! 眼下城防、巡逻皆在黑旗营掌控之中,就算是军事会议的名义,也是李牧这位大佬才有资格组织。 大帅要是暗中串联“反明志士”,很可能被大忠臣抓到把柄,将他们一网打尽。 所以才要写名单逐一去联络,以免失密。 古代不知多少密谋皆因失密而惨败。陈景和浑浊的思绪瞬间变得清朗,难怪别人能当大帅呢,统管全局的战略思维就是比他想的周到。 他顿觉文思泉涌,疯狂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相关信息。 当他一口气写完大量信息后,诸位大帅副帅立刻拿上稿纸瞄了一眼,似乎觉得难以背诵下来,便将稿纸塞进怀中、衣袖。 “我们出去办点事,你在这不要走动。若是有人来召你,你就老老实实跟着走……” 留下这样一句话后,十余位大帅副帅们走出营门。 当所有人的背影消失在眼前,陈景和才回过味来。 有必要这么急去联络名单上的兄弟吗,而且大帅副帅们一起行动,也太过招摇了吧? 尽管太阳渐渐升起,街面上的巡逻逐渐减少,但十几位背嵬军高层一齐行动,要是不小心暴露踪迹可就全完了。 还是说这是以“乱变”应“不变”,发挥背嵬军自身的奇特属性,使得李将军不会产生疑心? 也许是了。 眼下到了背嵬军全员的活动时间,大量“奇奇怪怪”的士兵都要在城内外造作,就像细作混入闹市区,越热闹才越安全。 那大帅的后半句是什么意思? 有人会来召他? 难道是想即刻联络大量反明将领,召集他们的亲兵,在极短时间内凑齐上千精兵发动兵变? 会不会太急了? 而且在闹市发动兵变也容易受到阻碍,前后逻辑完全不符。 陈景和感觉自己脑子要坏掉了,越想越复杂,索性放开大脑啥也不想,大帅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果不其然,一段时间后,十名全副武装的战兵踏进营地召唤他陈景和。 “请问是陈副将么?” 虽然这伙人很有礼貌,但浑身散发的精神气颇有黑旗营、背嵬军精兵的感觉,透着若有若无的游刃有余。 “是我。” “跟我们走一趟,我们奉命将陈副将安全带到指定地点……” “指定地点?” 陈景和没敢多问,也不敢擅动。 虽说这些人应验了大帅“召人”的话语,但他不确定这些人是不是“自己人”,于是老老实实随他们离开。 只是走到一半,陈景和忽然发现有些不对劲—— 他们朝向的街面指向辽东都司衙门,全城军队有谁不知,李都督本人就暂住此处。 这些人是李都督的黑旗营战兵! 难道是李都督发现他们串联谋反,所以抢先发难要把他们背嵬军势力连根拔起?! 陈景和心头一沉,全身如坠冰窖般感到一阵刺骨寒凉。 忽然在一处十字街口处,他看见好几支“护送队伍”簇拥着熟悉的面孔,都是与他同一阵营的“腐蚀派”成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