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 4 章-《夫郎养我众将士[种田]》
            
            
            
                
    第(2/3)页
    但都是在这条街上摆了几十年的人了,就是不认识也看过几眼那些个少爷,就没见着一个像他这样,眉毛、眼睛跟画出来似的人。
    倒像是他家那口子说过的江南那些地方养出来的金贵人。
    客人咬了一口大包子。
    包子白面掺着麸皮,却是斜沙城最好的包子了。
    他背对着街道,这会儿转身,老板娘口中的少爷早看不见人影。
    “咱这地方,又是大冬天的,哪家少爷愿意下来走走。”
    “你还不信。”
    “信,怎的不信。”客人大口啃着包子,吃完一个将剩下的仔细裹好贴身放着。随后摇头晃脑地大步离去。
    信与不信那又怎样,那干他们寻常小老百姓何事。
    街道长,人也多。矮平的房子围起来道路上空,爽朗的叫卖声跟谈话声充斥着。
    小茶馆里、酒肆里,人都不少。
    一条街走完,戚昔已是出了些细汗。再往东边走,便能看见更为多的平房子。多是砖瓦搭建,少许也有木头作墙体,草叶作盖的。
    路望到尽头,便是东边高高的城墙。
    戚昔背对着风,抬头眺望。冷风灌入脖颈,他稍稍眯了眯眼睛。看清了城墙上站着的守卫。
    身披甲胄,手持长戈。小得像一只蚂蚁,却是城内百姓的定海神针。
    斜沙城……
    燕戡。
    离了京都却没离了京都的人。
    戚昔的目光平静无波。
    他轻轻吸了一口凉气,缓缓吐出。
    白雾让他的五官变得模糊,却愈发衬得他清冷。像雪地里的白鹤,有种惊心动魄的美感。
    不过他如鹤,却是竹。
    雪中挺立。瞧着脆弱不堪,却轻易难折。
    收回目光,戚昔脚步调转,看向原路。
    街道很热闹,独独他身边安静。戚昔往回走。身边的行人路过他,无不放放慢了脚步。
    屋檐下,抱着个巨大葫芦的小孩见到他眼睛一亮。
    他撑着地爬起来,抱着葫芦冲戚昔的方向跑去。“大哥哥,你要买葫芦吗?”
    戚昔顿步。
    目光垂落,眼里倒映着鲜活的小人。
    瞧着七八岁,脸上通红,但眼神纯净。
    穿着厚重又不算暖和的毛褐。脚上的鞋子开了口,烂得已经不成样子。
    戚昔目光掠过他手上的冻疮。
    在小孩逐渐退缩的目光里,问:“多少钱?”
    小孩立马扬起头,冲着戚昔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
    面上皮肤皲裂,起皮。却挡不住小孩质朴的笑。
    “五、五,三文钱。哥哥,三文钱你要吗?”
    戚昔伸手。
    小孩呆呆看着,一时愣住。
    戚昔:“买东西需要看看货。”
    小孩忙将手中的大葫芦递出去。还不忘介绍:“哥哥这是我爷爷今年种出来的最好的一个葫芦了。”
    “可以装酒,也可以雕花。就是放着也很好看很好看。”
    戚昔仔细打量手上的葫芦,听了小孩的话,头点了点。又问:“好葫芦难出,还有吗?”
    “这般的吗?”
    戚昔颔首,见小孩的发丝被风吹起,默默往边上挪了一步。
    小孩跟着他转身,干净的眼睛始终落在白杬的手上。
    “哥哥,我们家没有了。其他,其他家里的你要吗?”
    “要先看看。”
    “那哥哥你、你……你住在哪儿,我回去拿。很快就回来了。”
    戚昔摇头:“我跟你一起去。”
    小孩眼睛锃亮。
    “可以,那哥哥跟我来!”
    戚昔见他在雪地里奔跑,像无拘无束的小兔子,目光不免一暖。
    见他跑两步,又回头看一眼。戚昔晃了晃手中的葫芦,步子加快了些。
    穿过几条小巷,往密集的平房子里去。
    小房子里升出黑色的烟,偶又咳嗽的声音传出。小孩就停在了其中一个被木桩围起来的院子前。
    里面有三座平房子。
    或是卖了东西,小孩激动。他到了自家门前更是活泼起来。一不留神便扔下戚昔跑了进去。
    “爷爷,我回来了!我带哥哥买葫芦。”
    戚昔见小孩如此,便站在院门的屋檐下,等候着。
    没一会儿,苍老的咳嗽声又响起。戚昔出神地想,这北地,日子艰难。
    “哎呀!”
    小孩终于想起了戚昔。他探头出来,忙对着戚昔招手:“哥哥,你进来呀。外面冷。”
    得了主人允许,戚昔抬步,进了小小的房子。
    帘子落下,室内暖和不少。不过炉子里的木炭差些,冒着尽是黑烟。
    第(2/3)页